晴時多雲

想在心裡口難開

民主進步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在華盛頓國家記者俱樂部,以英語發表「共生與台灣國家安全策略」的演說。記者以英文發問時,謝長廷不待翻譯即直接回答,令在場人士留下深刻的印象。馬英九是留美的,謝長廷是留日的,謝的日文比英文強很多,但是他還是努力學英文,努力使用英文,原因無他,因為他需要走進國際。

西進中國在中國對台灣敵意未減的情況下,是一條政治死巷。面對國際,是台灣唯一的選擇,台灣絕對有必要國際化,但是台灣對走向國際做了多少努力?以國際最通用的語言|英文來說,台灣大眾對英文的使用能力卻未見提升,反而是令人憂慮的M型雙峰現象越來越明顯。

以台灣學生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接觸英文,學齡並不算晚,到大學畢業將近學了廿年的英文,學程並不算短,但是台灣學生托福成績在亞洲國家排名卻節節後退,台灣社會對國際事務的興趣和英文普遍程度也難以令人滿意。隨著經商、旅遊、文化互動機會日增,許多台灣民眾需要英文是肯定的,但是台灣的英文力卻不見起色,眼看韓、日等非英語母語國家投入大量資源,闢英文媒體頻道,成立英語村等,台灣卻瞠乎其後。

台灣偏重考試的英文教育方式是造成現在英文力低落的主因,學校內如何使英語教學活潑化、生活化,平均發展聽說讀寫的能力,這是教育部該努力的方向。走向國際化是政府的既定政策,政府就應該扮演火車頭的角色,效法韓日投入資源增闢英語教學及新聞媒介,增加社會接觸英文的機會,啟動公務人員再教育增加其生活學習和使用英文。別讓政府的國際化和民眾的英文一樣,都是「想在心裡口難開」。

(作者林文政,資深新聞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