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去年的15級分,今年會是幾級分?

◎ 林柏寬

去年大學學測數學科共一萬四四八九人拿到最高的十五級分,百分比達十一.二二%,也就是每九個人之中就有一人拿到滿級分,更讓一位大考中心主任辭職下台。果不其然,試題難度的鐘擺效應從「極易」擺盪至「極難」,今年數學科被喻為舊課綱史上最難的一次,學生們紛紛大嘆,這是報復性出題嗎?感嘆「指」日可待、「指」感暴增,相約七月指考見。

首先,回顧歷史,史上最難的學測數學試題出現在九十八年,前百分之一學生的平均分數僅八十九.五五分,也是學測史上唯一不到九十分的一次。即便一○四年、一○五年、一○六年的學測數學試題均在當年被評定為近十年、近五年來最難,全國前百分之一學生的平均分數依舊輕鬆跨越九十分門檻。一一○年究竟是不是史上最難,需要更多的統計數據來證明。

其次,去年的十五級分,今年會是幾級分?重大升學考試的試題難易度搖擺不定,才是爭議根源。唯有讓「試題難易度」具備穩定性,才能讓學生在準備考試時,不必擔憂試題爆難或爆易;也因為試題擁有良好的「鑑別度」,有效區分高低成就的考生,也有助於大學篩選適合的學生。一○九年學測數學科的「鑑別度」是歷年來最佳,但「試題難易度」出了大問題,滿分人數達全體考生的九分之一,讓超篩現象嚴重。學生若在去年可以拿到十五級分,今年卻只能考個十級分,勢必有生不逢時的感慨,更是對於大考試題公信力的一大諷刺。

最後,少子化浪潮下,指考報考人數與錄取名額逐年縮減,學測其實是絕大多數高三生升大學的重要管道。在過去,學測的初衷是要測驗學生的基本能力,只是入學門檻。各科級分制的設計初衷,本是標準參照中的「門檻標準」,但如今卻是常模參照中區分學生成績高低的「分數」。加上學測各科均為選填題,不會算還有機會猜對答案,如何兼顧「鑑別度」與「難易度」,成為重要關鍵。

筆者認為,修正學測各科十五級分的計分方式,不為了多元計分而盲目打壓紙筆成績的意涵。勞師動眾的面試制度或冰冷的學習歷程檔案,可以發掘出多少被埋沒在砂礫中的珍珠?現有的特殊選才管道或保送制度真的不夠嗎?該認真聽聽第一線老師、家長、學生的心聲。

(作者為台南市國中數學輔導團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