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阿門」有性別歧視?

◎ 曾泰元

美國聯邦眾議院第一一七屆的新會期日前開議,規定在院內必須採行「性別包容」(gender-inclusive)的語言政策,禁止使用「性別化」(gendered)的字眼。這個措施立意良善,本該如此,然而卻爆發了一起事件,引來了各界議論紛紛。

民主黨籍眾議員克里弗(Emanuel Cleaver)兼具牧師身分,受邀帶領新會期開議前的禱告。他以常規的「amen」(阿門,音標 [eɪˈmɛn])做為結束語,隨後居然還加上了莫名其妙的「awoman」(他讀 [eɪˈwʊmən],應為「阿門」的女性版),讓大家錯愕不解。此事逐漸在網路上發酵,各路媒體廣泛加以報導,克里弗也成了網民調侃的對象。

「阿門」的英文「amen」跟男人(複數men,單數man)一點關係也沒有,而是源自希伯來文,用來表示同意或肯定,或可翻成「心願如此」、「誠心所願」。

克里弗低頭念稿,講完了「amen」,先停頓了二秒鐘,把第二音節的「men」(拼字、發音同「男人」的複數),換成「女人」的單數「woman」,一個前所未聞的新詞「awoman」就這樣誕生了。

聯邦眾議院的院內語言新規開始施行,克里弗此舉不曉得是有意還是無心,刻意還是無知,或許只有他自己最清楚。然而過猶不及,我們要避免走偏鋒,以免招來反挫。

話說回來,英文裡的性別問題一直讓人困擾,近數十年來,有識之士努力翻轉,成效開始顯現,新的用法已經慢慢為大家所接受。傳統上,英文這個語言以男性為中心,用男性代表全體,現在逐漸轉向,強調性別中立,不再獨尊男性,所以許多詞典都會開闢專欄,教育語言使用者掌握性別中立的語言。

提到通稱的「人類」,應該避免使用「man」、「mankind」等突出男性的字眼,而應改用「humanity」、「human beings」等性別兼容的字眼。

提到職業名稱的時候,應該避免使用「waitress」(女服務生)、「policeman」(男警察)等有男女標記的字眼,而應改用「server」(服務生)、「police officer」(警察)等中性字眼。

在表達性別皆可、性別不定、性別保留的第三人稱單數代名詞的時候,應該避免以「he」(或相關的變化)來代表,可以用「單數they」(或相關的變化)、「he or she」(或相關的變化)來代替。如果覺得此舉彆扭,或可改寫為複數,因為複數就沒有這樣的問題。

東吳大學的英文校訓是「Unto a Full-grown Man」(字面意義「直到成為一個成熟之人」),此乃摘自《聖經》的一小段話。二十多年前我到東吳任職,看到這樣的英文覺得不妥,馬上就向高層建言調整,得到的答案是「茲事體大,難以更動」。這段英文雖有其時空背景,「man」作為「人」解也是早期用法,不過放在當今把「man」當作「男人」理解的社會,實在突兀。試問,女學生願意自己被教育成為一個「男人」(man)嗎?學校能夠理直氣壯地堅持立場嗎?

語言裡的性別,是個值得重視的議題。時代不同,尊重不同族群至關重要,因循守舊會讓人不舒服,甚至覺得受到冷落歧視,加深不當的刻板印象。這,我們都需要學習。

(作者是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前系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