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意識形態下的華航正名案

◎ 傅延文

在立法院第一次臨時會第二次會議中,六十四位立委就民進黨黨團所提之「華航正名案」表決通過,其決議內容無非是要求交通部應積極強化華航之國際識別等相關政策。而日前華航公開的新貨機塗裝,以「Cargo」的「C」內繪製出臺灣地形輪廓,實具有相當的創意。但立委及部長仍不滿意。

由於商業航權是高度政治化的議題,航權的談判除了商業利益外,就是國家經濟及外交實力,現行航權都是日積月累努力下來的成果。而與臺灣簽有航約的國家都心知肚明,不論華航、華信、臺虎、長榮、立榮、星宇等,就是臺灣的航空公司,簽航約和開航時不用刻意高調。且倘若遇到被片面終止航約或禁航的情況,在國際民航組織的爭端解決機制效果不彰,還要仰賴聯合國國際法院來處理的情況下,那麼不屬於會員國的臺灣在立場上只會顯得更為弱勢。

又有立委認為,不如直接將華航改名為臺灣航空。先不論登記人是否同意讓出名稱,即使依立委所願,抑或成立投控公司,再以華航飛行現有航線,另將集團內的航空公司更名後改飛其他航線,但這些都不會改變華航或投控公司下的子公司仍舊是「臺灣」航空公司的本質,所以不過是多此一舉。

而華航是泛官股的民營上市公司,股東不只有交通部出資的航發會,也還有其他的大小股東。立委們不能只為了刻意支持某一觀點的群眾或凸顯存在價值,而排斥其他客觀分析的結果以及民意與員工權益。況且更名過程中,除徒增華航的營運成本,稀釋股東權益,以及不確定的未來外,根本看不到究竟能夠帶來什麼效益。

總言之,航空公司主要任務是在確保飛航安全為前提下,把旅客和貨物運送到目的地,而永續經營的基礎有賴於國家政策及經濟條件。若事件的起因僅僅是少數無知的國際媒體或外國人士把China Airlines誤認為是中國來的航空公司,立委們就一直想敲鑼打鼓的深怕有人不知臺灣,筆者認為是多餘了。立委們還是請好好的專注在法案上,畢竟旅客們搭機的優先選擇是飛安,而非航機的國旗國。

(作者為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博士生,任職於航空業)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