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後疫情時代的台灣與中國

今年是台灣歷經產業西進、低成長、薪資停滯的失落年代後,體質蛻變的轉骨年。儘管部分國人不願相信台灣的價值,仍然持續唱衰,但國際媒體卻頻頻讚譽台灣的表現。法國《重點週刊》最近在「誰將主宰世界?」封面上,將蔡英文總統與法國總統馬克宏、德國總理梅克爾、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以及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等四大強國領袖並列,顯示在外媒眼中,台灣參與主導世界趨勢的能量不容忽視。

《重點週刊》特別凸顯台灣的防疫,點出「這場疫情證實了︰歐洲國家和台灣間是存在經濟利益的,然而都因政治考量而猶豫,最好的辦法是走向台灣」。尤有甚者,該刊強烈批判中國是自稱民主實則獨裁的「民主獨裁者」(democratures),認為「儘管中國有優勢,但它離贏家還很遠。非法治國家資本主義與一黨專制獨裁者的聯盟不可能持久,它是人性的惡夢;而香港的示威與台灣的對抗,則是人性的展現。」最重要的例證乃是「中國威脅論」今年以來屢屢出現在西方媒體,反映過去流行的與中國交往,可以在其富有之後,改變其專制獨裁,促成民主改革的論調顯然已經破滅。世人逐漸了解,中共的獨裁本質不可能改變,尤其在黨國資本主義體制下,無論中國經濟如何成長,均必須在黨的調控之下,聽從政治的指揮;亦即一個經濟發達的中國,不會變成民主的中國。

而近年中國也露出了凶惡的真面目,諸如殘暴對待香港、新疆,霸凌台灣,制裁澳洲,以及企圖在南海佔地為王,成為民主與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脅。因此,川普對中國發動的貿易戰、科技戰與金融戰,歐盟、日本、澳洲、加拿大、印度等民主國家,逐漸加入抗中的行列,使得中國以市場作為利誘的手段失靈。澳洲不顧外貿三成掌控在中國手中,仍未向其強硬抵制低頭。最近一年一度的歐中貿易論壇,也因歐洲主辦單位拒絕中國禁止批評北京者與會的要求而悄然取消,顯示歐盟定調中國是制度性對手(systemic rival)後,歐洲在商業利益之外,已漸漸傾向維護民主價值,因為在普世價值的退讓,可能導致民主政治的崩解,那才是人類文明的危急存亡之秋。如此認知之下,台灣的價值重新被發現,相對的,中國之形象則每況愈下,被討厭度急劇上升。

台灣的成功,得力於防疫成功,不必封城而如常運轉,更使得經濟表現脫穎而出。這些重大成就,包括經濟成長率連續二年居四小龍之首,可能超越中國,以及明年人均GDP可望達到三萬美元。在台企大舉西進的年代,台灣經濟成長率經常淪為四小龍之末,更是遠遠不及剛崛起的中國,而今年在疫情與美中貿易戰的嚴苛考驗下,台灣經濟全面翻轉,不但超越其它小龍,更可能首度超越中國。另一項令人矚目的成就則是,明年台灣人均GDP可能達到三萬美元,二○○八年馬英九跳票的政見,台灣人靠著自己的打拚就要達到了。台灣由人均一千美元到一萬美元,花了十六年;由一萬美元到二萬美元,花了十九年;這次由二萬美元到三萬美元,則只用了十年。顯見台灣經濟底子愈來愈深厚,將可邁入發達國家之林。

今年台灣的脫胎換骨,值得欣慰,但不可諱言的,未來的挑戰依然艱鉅,尤其來自中國的武力挑釁與封殺,國人必須要有心理準備。尤要者,朝野應該捐棄成見,摒除政治惡鬥,合作對抗外來的威脅,切不可演出兄弟鬩牆的鬧劇,自我耗損,予敵人可乘之機。比如美豬、日本福島食品議題等,均應將國家利益置於黨派利益之上,在客觀的科學標準下進行嚴格管控,俾使民眾健康無虞,達成開放共識。如此則對內可守好門戶,對外可有效控管進口食品,符合國際規範,將可贏得參與國際社會(如CPTPP)的門票,有效突破中共的封鎖。

後疫情時代誰將主宰世界?即使中國極盡一切手段企圖「以疫謀霸」,但是絕對不可能成為最後的贏家。因為促成人類文明延續的最珍貴價值,包括民主、自由、人權與和平,都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下遭到抹殺,換言之,中國的崛起將是世界的災難。而一個與文明站在對立面的獨裁政權,怎麼可能得到國際社會心悅誠服?反之,一個小而美、富而好禮的文明國家,終將贏得世人的友誼與掌聲,成為最後贏家。這才是後疫情時代台灣與中國最大的分野。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