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北社評論)矛盾的大學治理政策

◎ 曾建元

台灣的少子化浪潮來襲,大學首當其衝,許多已應聲而倒,後段學校更岌岌可危。教育部預估有四十所以上私立高級中學以及大學專科院校已出現經營危機,其所影響的,不只是極易安排轉學的學生,更是極難中年轉業的教職員。

行政院會議十九日通過《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草案》,規範退場私校教職員與師生權益,並設立退場基金,補助學生補救教學、住宿及交通等費用,以及墊付教職員工薪資、保險等費用。在此同時,教育部為因應美國科技產業鏈重組的產業趨勢,要在國立的台大、交大、清大和成大等四個學校成立半導體學院;私立學校因生源不足而危機重重,教育部卻擴充國立大學爭奪學生,形同落井下石,讓私校整體社會形象雪上加霜。

私校為了渡過生死難關,無不設法開源節流。過去還有中國大陸和國際留學生挹注生源,現在因兩岸關係生變和全球武漢肺炎疫情而中斷來源。降低人力成本支出則是不得不然的做法,只是巧妙各有不同。私校整頓人力的做法,主要依靠教師評鑑,而依照評鑑的評等結果來決定所謂不適任者的減薪和去留。問題是,評鑑的內容標準、範圍對象和評審者,就是私校當局通過遊戲規則之制定,上下其手的空間,最極端的例子,即是加諸教師各種誇張和不合理的要求與壓力,諸如到校時數和點名、研究計畫、教學計畫和產學合作計畫提案、招生率、學生滿意度調查等,讓評等落後者知難而退,自然達成降低人力員額的目標,而最不公平者,就是行政與學術主管免評制度,這些主管無不出自皇親國戚,彷彿辦學招生不佳都是別人的錯。

當代台灣私立大學的治理有兩大問題,在內部治理上,對於外部顧客學生滿意度的過度強調,則使其成為借刀殺人、整肅教師的手段,殊不知,內部顧客滿意度若不高,想要獲取外部顧客滿意,幾乎是天方夜譚。在財務結構上,學費的過度管制、租稅不完全抵免以及私校轉投資不足,則限制了私校財務的健全發展,使少子化的問題成為財政破口。試想,國外許多精緻的小型私立學院何以能夠維持,不就是因為高學費、大量捐資和事業經營的營收嗎?

(作者是台灣北社副社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