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私立大學調漲學費 需多方考量

◎ 張淑中

媒體報導,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十月六日首度公開舉行校長會議,逾三十位私大校長出席。會議中有校長指出,政府補助學雜費,公校生是私校生的三倍,且高教深耕補助經費方面,公校也是私校的.八倍,私校資源不足,政府又凍漲學雜費十五年,損害高教品質,並批評教育部「處處有框架、樣樣要過問」,已嚴重干涉大學自治。

有關私立大學調漲學費問題,雖然教育部每年四月都會例行性的函文全國大學,調查是否申請調整學雜費,但由於教育部每年都有政策方面或既定態度的考量,例如今年為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教育部早已事先向各公私大學喊話,盼「審慎考量疫情對學生和家庭的影響」共體時艱,因此最後教育部審查的結果,絕大部分學校都無法達到調高學費的申請目標。

依據《大學法》第一條:「大學應受學術自由之保障,並在法律規定範圍內,享有自治權」以及《私立學校法》第一條:「為促進私立學校多元健全發展,提高其公共性及自主性」等內容的立法宗旨與精神來看,國內私立大專院校是有其相當的自主性。換言之,只要在法令許可範圍內,私立大學考量自身財務狀況拮据,恐無法再因應未來的教職員薪水調升、物價指數上漲,或學校老舊教學設備多年未整修已影響到學生權益等種種因素,教育部是應准許這些私立大學適度的調漲學費。

但私校學費調高,也可能會造成弱勢家庭承擔不起,導致許多學生被迫休學或退學的普遍現象發生。依筆者過去曾擔任私立大學校長多年經驗,有許多就讀私立大學或私立科技大學的學生,都是來自於偏遠地區、弱勢家庭、低收入戶或是隔代教養家庭,這些學生即使已有一些教育經費補助,但常因為需幫忙家計或因家中經濟困難,最後仍被迫休學、退學者不計其數。如果未來學費再往上調漲,恐怕中輟學生只會愈來愈多。

總結而論,有關私立大學是否調漲學費的爭議,需要考量的因素很多,但解決之道仍必須從政府、學校、學生的三方角度,來全盤考量並尋求共識,才是關鍵所在。換言之,包括政府教育政策的推動,弱勢學生與家長的負擔,學校辦學經費的需求等。只要各方意見都能被尊重且兼能顧及,相信私立大學的學費調漲是能在合情、合理、合法的範圍內,得到一個圓滿的解決方案。

(作者為宏國德霖科技大學講座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