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後備動員早該務實訓練

◎ 張博智

兩岸起風雲,國軍是否能戰備受各界關切,後備是否有效動員也引起高度議論。

國軍能戰否?先要問戰備訓練實不實在。軍以戰為主,打、裝、編、訓,要怎麼打就得怎麼訓,問題是兩岸果真啟戰端,將會是什麼樣的戰爭型態。如果連戰爭型態都無法掌握,訓練豈不「無的放矢」?

兩岸軍力早已失衡,共軍飛機視海峽中線為無物,一旦戰端開啟,最怕的是:飛機上不了天、艦艇出不了海?果真如此,唯有本土防衛作戰,抱定「同島一命,與島共存亡」的戰鬥決心與意志。遺憾的是,這種國防心防,卻可能是我們最憂心的弱點。

當兵役制度調整為募兵制,志願役應以專業為發展目標,四個月的軍事常備役則以有序持續的後備動員教育訓練補強,而以藏兵於民為目標。換言之,志願役要著重專業化專精訓練,常備役則要加強後備教召。試問:志願役的訓練與常備役的教召質量都符合作戰與動員的標準嗎?平實而言,恐怕都離目標甚遠。

以志願役為主體的軍隊,平時的專業訓練距離實戰狀態太遠,訓練強度、密度、形式、時間遠遠不及「為戰而訓」的要求,而其成因概不外乎:雜務太多、勤務太繁、和稀泥、形式化。

至於後備,從前迄今,教育召集徒有教召之名卻無動員之實,至於後備權責單位充其量只是假後備之名行社交聯誼之實罷了。以我淺見,這種務虛的後備單位,疊床架屋,早該裁撤了。

各地區都有後備單位,它們都應該轉化成具有實質訓練能量的基地,將地區內的後備軍人,結合本土防衛任務,分梯進訓,強化體能、戰技與射擊,而其做法可採「化整為零」方式,運用少子化空出來的學校場館設施或地區的健身中心實施體能、戰技訓練,射擊則可參照現在流行以BB彈限制空間射擊模式,既安全又有效還有趣;至於教官或教練,除了聘請專業教練之外,退伍的專業教官也不乏其人。教育召集應以具體有效的強健體魄、專精戰技與射擊為重點,而非止於「應卯」!健民乃得以強軍,方符「寓兵於民」之道。

(作者為前陸軍步兵訓練指揮部體育組上校組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