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提高社區防災能量 從防災士談起

◎ 阮昭雄

今年是九二一大地震廿一週年,為提升全民防災意識,政府於二○○○年訂定九二一為國家防災日。面對經驗教訓,如何透過人為訓練、降低災害風險,其中防災士制度是具體可執行方案。

什麼是「防災士」制度?內政部近年開始推動,意指民眾完成指定培訓課程並通過測驗,即可取得防災士合格認證,平時自主協助防救災宣導與救助,災時在政府救援到達前進行災害應變措施,災後則參與避難收容及災民照顧。

筆者很榮幸參與第一期訓練,獲得○○三號防災士認證,成為全台第一位防災士認證的民代;很清楚防災士兼具防災概念和社區意識,可以有效提高社區防疫能量,強化民眾自主防疫能力。

過去大家以為「災害」就是地震、颱風、海嘯,但在公衛領域中,像是SARS、西非的伊波拉病毒、以及席捲全球的武漢肺炎,防疫理所當然是防災的一環。

因應新型態病毒的全球流行,近年國際援助最多的救災項目,已從過去的洪水轉變為疾病防治。比起不可控的天災,疾病較能預先遏阻,因此強化社區防疫非常重要,此時防災士就扮演重要角色。

筆者曾建議消防局導入受訓合格的防災士,協助社區防疫工作,分攤里長及公務部門的防疫人力,感謝公務部門積極執行,實際導入逾四百七十名防災士協助。目前全台共十個防災士訓練基地,種子慢慢擴散當中。舉例來說,北市消防局針對轄內防災士辦理防疫教育訓練,動員防災士深入社區進行防疫衛教宣導;台南市則結合護理之家防災士,在二月的防災疏散撤離演練中,讓民眾認識防災機制,也教學居家消毒防疫。而各地方政府陸續將防災士導入社區,使防疫機制更完整、靈活,更深入地方。

目前各國都致力於發展自主防災,台灣推廣目標是讓社區、企業、工廠、長照機構、高層建築物、工廠等都置有防災士,建立自主救災機制。進入後疫情時代,藉由防災士的力量可將防疫能量深入到社區,地方政府應更積極與防災士合作,以達到全民防疫,將疫情控制在最低程度。

(作者是台北市議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