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方便行走 才是友善城鄉

◎ 東行

近年來南部的夏天幾乎每天都有雨,如沒雨,則熱不可當;走在街道上,如沒戴帽、撐傘的話,鐵定受不了大太陽的熱情奔放。

並非每個人都方便搭公車、捷運、騎摩托車,計程車雖也是選項之一,但是畢竟在金錢的考量上,走路仍是移動的最佳交通工具。因此建立一個友善的城鄉,方便行走,也是因應銀髮族社會的重要一環吧?

南北交通的不平衡不是人民造成的,而是當時執政者的心態。如果當時執政者把台灣當成家,好好經營台灣的話,相信這個島嶼不會變成機車密度世界第一,因而交通事故死亡率是日本的五倍。馬路如虎口,非浪得虛名。

報上報導交通事故傷害奪命,國人平均少活廿三.六年,禮讓行人,讓行人安心行走斑馬線,也成了執法的要項之一。而如果能整頓騎樓,讓騎樓通行無阻,且高低一致,方便行人,能遮蔭避雨,不也是友善城鄉的表現呢?南部雖熱,但是記得小時候,走在騎樓裡,一方面可以遮日,一方面可以欣賞店家擺飾,很是愉快。如今很多騎樓變成商家的佔用地,且高低不平,一不注意的話,很容易絆腳;當今的騎樓,其實暗藏危機。

改造騎樓,讓行人不與摩托車族爭路,建設一個銀髮族無礙的騎樓文化,讓夏天可以讓行人好好地在騎樓裡走,這樣的友善城鄉,希望不只是個人的夢想,也非「厭桃」。

(作者是國立屏東大學兼任教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