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大學生買賣課程有感

◎ 囹羊

「求給分超甜的某教授通識,出兩千元!」、「三千元跪求超難選的某課,需要準時畢業!」大學生為了能夠不延畢,或是能夠選上教學佳、給分甜的課程,無不卯足全力在大學公開社團中出價訂價,不僅公立大學逃不過這樣的命運,私立大學亦無法躲過這個漩渦。近期更是傳出在某私立大學改制後,連學生的必選修課程,都逃不過被標價的命運。尋求交易的貼文門庭若市,宛如大型競標現場,數量之多、交易之繁盛,令人唏噓咋舌。

何時在入學後,必須花上額外的學費,才能保障享受一定的教學品質?放任此種交易漸行風靡,何嘗不是另一種資本主義的悲哀,因為花愈多錢堆砌出的課表,相較不做任何「暗網交易」的原課表,多了許多方便,明眼人一看就明白,出現在課表上某幾位給分超甜的教授,已經是某種成績門檻的保證。

誰該為這種學習亂象負責?是重重交易背後的買賣學生,濫用選課權利應受譴責,還是回歸深層,無法適時淘汰教學爛老師的學校系統,應承擔罪名?

之所以有如此亂象產生,是因為同樣一門必須在特定年級修習完畢的必修或是必選修,幾位教授中可能只有一至兩位是「值得修課」的,這隱含受學生歡迎的教授通常具有教學品質優、給分甜,或是課程具啟發性的特質。這種「優質課程」在學生間聲名遠播,因此初選結束後,熱門教授的必修額滿,這時如果殘存的教授課堂與已經選上的課堂衝堂,便形成極度尷尬的「獨木橋」情形,不論前進後退都搖搖欲墜,因為你可能必須為了一門沒選上的必修,退修另外幾門已經選上的必修或是必選修來騰出修課時間,終而復始,到底需要重複幾次退修才能安排出「適當」的課表?

上述情況甚至未提及雙輔修他系,同時有十幾門必修的窘境。相形之下,直接為自己喜歡的課程出價交易,是不是比系統內忙活來得經濟更多?歸根究柢,買課制度因應市場需求而興盛,是供需結果,卻也使得選課成為富人優勢,何解?

(作者就讀私立大學三年級,台中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