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金屬廢料 低垂的果實

◎ 黃孝信

資源再生的業者,常常將獲利佳、垃圾變黃金的資源回收項目,戲稱為「低垂的果實」。近年來,循環經濟的熱潮,進一步催熟了號稱「靜脈產業」的資源再生市場。低垂的果實,隨處都有,其中又以金屬回收產業最為熱門。早期業者土法煉鋼,以粗糙的方法取得標的金屬,其他就丟給環境,造成空氣污染、河川污染以及土壤污染等問題,還常無知的讓可回收之稀有貴金屬流失環境,或隨粗製原料拱手讓給國外的精煉業者,所以業界時有「買銅送金,買銅送銀」的笑談。近年來,環保要求嚴格,回收技術也日新月異。當今的回收業者,絕大多數遵守環保法規,而且除了回收標的金屬外,也懂得回收金、銀、鉑、銦、鉬、鈀、鎳、銻、鎢、鉍等貴重金屬,變成「說真(金)的、造鎳的、賣銀的、伐鉬的、玩銦的」專家,雖是諧音笑談,獲利卻是不言可喻。

儘管低垂的果實甜美誘人,但摘取不易。首先廢料的取得為最大難題,不但國內管控繁複,許多在國際間自由流通且具有價值的廢料(資源),進口到台灣常需要嚴格審批。即使獲准進口,也常發生海關懷疑進口的貨品是否與獲得許可者相吻合,造成認定困擾。眼見工廠即將斷料,原料卻押在海關,甚至有退運的風險,是急不急?但我看許多奉公守法的官員,卻是一點都不急。

除了料源取得困難外,「靜脈產業」經營也常受到不公平的對待。平心而論,近年政府在產業用料需求之廢料方面已大為開放。但實際上,開放的腳步遠遠不及實際的需求。廢紙、廢鐵是我國進口量最大的廢棄物,其回收產品是論噸銷售。反觀許多金屬廢料,其回收的稀貴金屬,論兩、論錢、論盎司在賣,許多還是重要的戰略物資,結果不受鼓勵,還得擔驚受怕!

政府循環經濟措施中,列有檢討環保法規制度,暢通資源化管道之工作,但目前似乎成效有限。懇切籲請主政者權衡利弊得失,激勵我們的好人好官們多做好事,好讓低垂的果實,快樂摘。

(作者為台灣資源再生協會理事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