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縮短不健康餘年 得先自助

◎ 蔡田

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二○一八年台灣民眾的平均壽命持續延長為八十.六九歲,健康餘命達七十二.二八歲,但「不健康生存年數」也隨著增長為八.四一年,六年來增加了五.五二個月,創下有史以來最高紀錄。

「不健康餘年」不斷延長,代表每個人臨終前遭受病魔折騰的時間越來越長,確實是令人苦惱的問題,如何有效縮短國人「不健康餘年」的時光,讓每個國民活得既長壽又健康,既快樂又有意義,不但是政府施政的當務之急,也是個人生活中的重要課題。

筆者認為,與其期待大有為政府提出良好政策,不如從自身可以掌控的對策著手,換言之,從自助出發,做好自己應盡責任,然後才能獲得他人和政府的協助。根據國內外相關醫學的研究結果,影響一個人健康老化最重要的三大關鍵,分別是「營養」、「運動」和「社交」等三項,換言之,一個人倘要邁入年老時期還保有健康的身體,年輕時就要吃得足夠營養,並從事充足的運動,加上經常與親友來往,保有豐富且多元的社交人際網絡,這類的民眾才比較容易擁有健康的身心,才能擁有較長「健康年歲」的日子!

就舉筆者為例來說,自退休後,不但維持定期健康檢查,遇身體不適即迅速就醫,並遵醫囑按時服藥治療。除此之外,還招兵買馬,鳩集親朋好友成立「健走團」,每週定期聚會分享心得,一起結伴健走、登山運動,因此大家都覺得越走越健康,也越走越快樂、越走越幸福,自詡是一群「不老」又「快樂」的老人團。

再者,保持學習和助人的熱情,既能增進個人快樂和幸福感,對於促進身心健康,也具有莫大的助益,因此要成為一個健康的老人,除了營養要足夠,運動要充足,人際往來要頻繁外,還要有「活到老,學到老」的良好習慣,隨時保持「好奇心」與強烈的「學習慾望」,願意接觸新事物和吸收新知識,成為「與時俱進」的新好老人。有句話說「成功者,不在賺了多少錢,而是實質幫助過多少人?」所以活得越久,奉獻與行善越多,也是另一個讓人感覺健康、開心的重要因素,相對的就可以大大降低「不健康餘年」,讓人不但活得長久,而且活得健康快樂又有意義。

(作者為退休教育人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