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從邊境衝突認識印度

◎ 林筱甄

回顧疫情蔓延之初,美中角力如星火燎原般延燒到石油貿易、地緣政治等層面,印度雖不在疫情第一波重災區,但也同樣籠罩在中、美兩強選邊站的低氣壓中。

印度在全球軍費排行榜中排行第三,為第二大武器進口國,七成軍備來自俄羅斯。印度海軍較巴基斯坦佔據優勢,但空軍實力方面,印度則亟需填補汰舊退役戰機,加強扶植本土國防工業。印度空軍司令五月透露計畫在未來35年內購買450架戰機,部署在印度北部及西部邊境,然而俄羅斯卻遲遲未拿出令印度滿意的軍售條件,因此印空軍在招標中放棄了俄羅斯,將一批採購先簽給了法國飆風戰機,又因疫情鎖國停工而延宕交貨期程,可謂一波三折。與此同時,疫情導致經濟停擺短時間內難以復甦,也讓印度內部有了與其引進大批戰機,不如先解決印度基礎設施、中印邊境構築路障、修築邊防工事的想法。

中印兩國在過去幾年都不斷地在邊境進行基礎建設,印度去年也修築了225公里的戰略公路。資源匱乏和氣候惡劣的條件下,高海拔地區修路部隊一直都是印軍死亡率最高的部隊,但在寒冷荒涼的喜馬拉雅山脈上,印度其實還有個修築邊防的夥伴,那就是日本。2014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向印度提供多項鐵道公路建設改善之資金和技術,由於日本國際協力機構不能與外國軍方背景的機構合作建設,故需先由日方獨立完成,再轉交給印方。於是印度將5000公里邊界戰略公路拆出40%的修建項目(包含公路、隧道、大橋建設工程)交由日方完成,其中也包括拉達克和北阿坎德邦等地區。

在山勢險峻海拔4000公尺、含氧量只有60%的邊境地區,印度邊防軍的補給多半是靠驢隊運輸或空投。日本加入後,不只修建橋樑鋪設公路,更打通千年凍土開鑿大型隧道,以往軍隊移防、運輸補給必須繞過狹窄蜿蜒山路,隧道建成後甚至連重型機械部隊、裝甲部隊、火砲部隊等都能迅速抵達拉達克及邊境地區。日方五月傳來捷報,北阿坎德邦的隧道工程提前了三個月順利實現南北貫通!

中印邊境發生衝突,夾雜著「部署」和「基建」兩種競賽。印度一方面與日本合作解決了長年邊防工程的限制,兩手策略是向俄羅斯爭取軍購談判。由於此前印度就對中國協助巴基斯坦「升級」中巴合作國產梟龍戰機極為不滿,梟龍3戰機全面升級後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對空探測距離為170公里,可同時追蹤15個目標,並制導4枚飛彈。該雷達能引導最大射程200公里的中程空對空導彈霹靂-15,可擊落400公里外的印度預警機及戰鬥機等,甚至於直接從巴基斯坦瞄準新德里。

隨著中印邊境事端演變,印俄的軍購談判也逐漸浮上檯面。俄羅斯開始公開表示支持印度,且雙方達成共識將引進米格29戰機使用之RD33發動機技術及生產,以限制梟龍戰機RD93發動機出口數量。俄羅斯亦將提供印度最新型之T14主戰坦克,並允諾印度將會是境外第一個T14坦克用戶。據印媒報導,印度將在靠近巴基斯坦的阿曼灣以北海域,舉辦軍事模擬行動,印度聲稱將有多達41個國家參加,其中包含美國、俄羅斯,估計會有100多艘各國軍艦前來。印度欲藉此展現其主導大型聯合軍事行動的能力,也作為日後出印度洋之準備。

中印邊境爭議長年糾葛,如今爆發45年來首度傷亡,成為國際矚目焦點。從軍購角度來看,此次爭議板塊同屬俄規陣營,因此還算「可控」。有趣的是,中印最有共識的一幕,就是異口同聲拒絕了美國的調停!在中國支持巴基斯坦軍事力量、分化印度與尼泊爾關係及多方地緣政治圍堵下,儘管印度國內罵聲不斷,總理莫迪穩住板塊平衡還搞定了軍備,也算是給前線死傷士兵一個交代。莫迪下一步已鎖定「能源」,印度如何走出印度洋?還有好戲可看!

(作者為印度尼赫魯大學國際關係博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