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醫材價格透明化的利弊

◎ 陳鋕雄

為控制醫材開支的不斷成長,及提高民眾選擇權,衛福部對自費醫材價格設上限的爭議,決定朝透明化以輔助民眾決策的方向規劃。直覺上,價格透明化可促進競爭使價格下降。不過,醫材開支節節上漲並非台灣獨有現象,其他國家實施價格透明化的經驗真是如此嗎?

先想像你要買新車。由於是自己出錢,因此你對價格很敏感,多方蒐集資料、比較、試開,進行性價比決策。但在自費醫材「市場機制」下,錢可能是保險公司付的,又因醫學專業及法律禁止廣告,你非常仰賴醫師的建議,性價比決策空間被極度壓縮,那麼價格透明的好處為何?

醫療開支世界第一的美國,很早就想透過價格透明化降低醫材費用,但二○○八年著名醫療政策期刊Health Affairs有篇分析醫材價格透明化的經濟學分析指出,價格透明化雖可能幫助病人做決策,但負面效應是醫院或業者間進行價格聯合效應更為容易,反而可能減少價格競爭。且由於自費醫材可能由商業保險公司給付,病人未必有意願了解醫材價格的差異。這份研究認為,若透明化可導致價格下降,要符合下列條件:(一)資訊蒐集成本高昂且可透過價格揭露而減少;(二)揭露的是最新當前市場價格;(三)競爭壓力會使醫院願意把省錢的好處分給病人;(四)醫院進貨價格差異主要不是來自於進貨量大小。這些條件未必在每種醫材都能實現,反而價格聯合效應可能因同種醫材數量少而提升。

這次健保署的構想,其實有些國家已有類似策略。印度自今年二月起,對醫材價格設定上限,醫材售價在一年內不得上漲超過十%,並進一步考慮規定醫材大盤價與零售價之間的差額不得大於三十%,引起美國與印度之貿易爭議。又如二○一九年起美國醫院須在網站公布所有醫療服務價格,但由於項目複雜冗長,有媒體評論為:Unless you’re a machine, good luck reading the prices。對這些趨勢,我們要思考的問題是:對於並不貧窮,且已實現健保普及化的台灣,「低價」是否是首要政策價值?

(作者為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教授兼科技法律研究所所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