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民六日以壓倒性投票結果,通過對市長韓國瑜的罷免案,既行使與展現民主國家的人民權利,並讓台灣再度聚焦於國際。因為罷韓的成功,不僅牽動藍綠政治版圖,更是台灣向外界傳遞捍衛民主價值的明確訊息。
對於已在今年一月總統大選競逐失利的地方民選首長,在地選民對其發動的罷免,為何還受他國關注,這從國際媒體報導或可看出。例如華爾街日報以「台灣民眾用選票將親中市長趕下台」為標題,形容這是台灣人民第二度拒絕北京。紐約時報同樣以「台灣選民罷免掉親中市長」為題,認為這反映出台灣人民對中國試圖控制台灣民主的強硬回拒。
從國際媒體角度,韓國瑜被罷免有諸多原因,包括背棄對高雄市民的承諾,在選上高雄市長後即披上戰袍挑戰總統大位。但更多的觀察點,則集中在這一位曾在訪問香港時,進入北京控制香港的中聯辦,並與特首林鄭月娥見面,以及不諱言主張應與中國密切往來,能讓台灣「發大財」的國民黨政治明星,為何最後會迅速殞落。
不過一年多前,剛歷經地方選舉重大挫敗的蔡總統,連任之途正處風雨飄搖。而韓國瑜以拿下民進黨執政二十年的高雄市長之姿,宛如國民黨的救世主,深藍勢力的狂熱相隨,加深韓徐圖中央的企圖。但隨著選舉逼近,韓國瑜的支持度卻不升反跌,蔡英文的「辣台妹」形象,更凸顯兩人對中國態度的差異。蔡最後多出兩百多萬票勝韓,國際社會則普遍評價這是一場「對中國說不」的選舉結果。
韓國瑜在去年七月正式成為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時,是香港「反送中」運動的高峰,面對港人前仆後繼反抗北京伸手管治,韓未能重新定位兩岸主張,只願表達拒絕一國兩制的無關痛癢發言,對照在去年初即採取抗中對策的蔡英文,韓國瑜的親中代言形象更鮮明烙印,台灣在總統大選的投票數攀至新高,當中爆發的動能,與其說是為挺小英,更真切說,是來自於憂心台灣遭到出賣的保台力量。
然而,中國近年在習近平掌權下,愈來愈不掩藏「戰狼式」的擴張野心。包括去年對台拋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以及對港要求制定「逃犯條例」等,都是一步步的鋪陳。當台灣社會看到港人為爭取起碼的民主,就遭到粗暴鎮壓,以港為鑑,抗中保台,這是必然。當中國已是全球威脅,邁入大選的美國,共和黨的川普總統與民主黨推出的候選人拜登,兩陣營的競爭主軸都放在「誰對中國更強硬」。回頭看台灣,不切割與北京的臍帶關係,也自然淪為主流民意的淘汰對象。
對於罷韓,國民黨中央與韓陣營原以為,韓國瑜因應罷免選制的冷處理,應會緩和投票率,投票結果約在罷免門檻邊緣,黨內高層在投票前還嗆說:「如果五十七萬人可以罷免八十九萬人選出來的市長,台灣的民主大概也只剩下笑話了。」結果近九十四萬票的罷韓投票,也硬生生把話堵回去。還有深藍名嘴則要國民黨檢討,這罷韓票數比前年高雄市長選舉的民進黨得票,為何能多出十九萬餘張。
罷韓投票前夕「北漂族」擠滿車站只為了返鄉投票,應足可解答藍營的所有疑惑。投下這一張罷免票,不只是對韓背棄市民承諾及政見跳票的制裁,更是首次直轄市長的罷免案。從選舉到罷免的落實,這對台灣的民主發展史,無疑向前深化一步,與中國威權政治體制也拉得更遠。在這民主時刻,韓方面卻要支持者不投票而只監票,以及拍照攝影等施壓行為,反而更增強與堅定投票者的意志。
台灣在今年做了幾件讓國際社會刮目相看的大事情。一是台灣選民在一月間面對中國各種威逼利誘的介選手段,擊退了親中勢力。二是蔡政府在因應武漢肺炎侵襲,不信中國的數據說法,以超前部署取得抗疫成績。中國人大最近通過了「港版國安法」立法決議,準備直接管控香港,面對北京張牙舞爪,不讓「台灣成為下一個香港」,已是台灣社會的共識。罷韓投票前中國官媒還為韓幫腔說「市政成績不錯」,挺韓並兼指導投票,無異是增添抗中柴火,高票罷韓,再度向中國說不,也只是剛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