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非僅紓困,更要重建經濟戰略

◎ 田台仁

紓困之亂,關鍵不在行政程序有漏,而是政策方向錯誤。因疫情導致收入減少的民眾,政府發放現金以解生活困境本無可厚非,但因嚴格管控疫情導致的經濟蕭條,是供需雙方能量全面性降低所致,不是弱勢者缺少現金。

目前政府的紓困,僅屬短期社會救助,至今還沒看到政府恢復經濟動能的舉措。疫情緩和後,經濟活動能否迅速回復該有的動量,才是要點。

防疫是藝術:疫情爆發不久,政府對口罩庫存量拮据,推出「我OK,你先領」,不但贏得團結社會,也爭取到足夠的時間來形成「口罩機器國家隊」

紓困也同樣是藝術:要從「恢復市場的流動速度」切入,並以「降價」與「銷售競爭」兩手刺激國內消費。

除基本生活消費外,一般民眾所接觸「高價格彈性係數」的產品與服務項目繁多,如3C產品、餐廳、酒店、旅遊、娛樂…等。大膽降價,會迅速刺激銷售量,功效遠比發放紓困金更直接有效,且會帶來長線倍增效應。尤其政府可管控的公營事業,更應率先降價,以引導大型企業配合降價。

當國內產品與服務全面性地降價,便能轉換企業的經營與利潤方向,從「價」轉為「量」:因整體消費量增加,加快物流與金流的雙循環,不但分配接著均化,利潤亦能長期累積。

只要能不斷刺激新消費,就能轉動物流與金流,維持高效能經濟。因此,針對業者,政府應強調「銷售競爭」,並以各種實質獎勵,給予因展現創意行銷(新產品、新管道、新制度或新市場)取得銷售競爭優勝的業者。

行政院的紓困更應放眼台灣經濟結構,甚至著眼疫情過後世界經濟新情勢。政府要問:當中國不再是世界工廠,台灣的產業升級、聚落重組、金流物流、倉儲、新產品等要如何順勢調整?

現在,石油需求量已呈現下降趨勢,疫情過後,全球經濟必定走進以替代石化能源為主的新局面。台灣如何延伸「口罩機器國家隊」精神到特別是生技的各領域,讓國家隊能橫向的零件組合,縱向的上下游業整合,前後的人才培養與新研發。積極向這些方向拓展,都可回頭刺激金流與物流的速度。

總之,紓困要著眼經濟發展,更要帶有戰略目的,不能僅是救助式的發放現金。

(作者為經濟學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