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大學要有轉型能力與準備

◎ 蔡美珠

受武漢肺炎影響,教育部統計九萬多名境外生無法來台,高教界估算,光學費損失就高達八十億多元,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表示,中國對台灣投出直球,禁止中生來台,但台灣防疫做得好應可正面對決,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判斷下,針對中港澳學生採取類包機、分批檢疫等形式入境,也向中國表態,看中國要不要放人,希望未來達到「有序漸進」的方式,連帶讓整體境外生都能來台就讀。而陸委會副主委陳明祺也表達關切,會努力與教育部後續討論,再向指揮中心報告。

個人認為,陳振貴校長之前接受專訪時曾表示「兩岸學術交流背後都是政治操控!」一中各表失效、兩岸「已讀不回」,如今再加上武漢肺炎疫情影響,各校不能再寄望招收中生來解決問題,呼籲政府召開高教國是會議,協助大專調整體質,台灣高教才能屹立國際。

況且,八十學年度,二十九年前那時全國只有一二三所大專院校,其中大學二十一所、獨立學院二十九所、專科院校七十三所,如今全國大專院校數量竟然高達一六○所,其中大學七十所、技職校院七十所、專科十二所、空中大學二所、宗教研修學院六所,大學和當年相差了四十九所,整整增加了三倍。如今台灣面臨少子化危機,未來幾年內一定會出現大學退場潮,然而,學校是為學生而存在,學生人數少了,對於學校當然有很大的衝擊,解決之道,相關大學應思及早轉型。除了研究型及準研究型大學之外,其餘的大學,可朝與現實世界相結合的實務型大學或社會教育型態發展,期能有助於知識型社會與成熟公民社會之形成。老是在招生技術上或類包機等問題打轉,根本無助解決問題。

(作者為退休教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