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當六艘玉米船尚未出港

糧食危機超前部署 談廚餘飼料化2.0

◎ 陳文卿

武漢肺炎讓全球人、貨的交流活動按下暫停鍵,聯合國農糧組織警告說,全世界有可能爆發糧食危機,除了總生產量降低外,更因為有許多國家管制糧食、飼料出口。新聞報導指出,有六艘原定三月從阿根廷開往台灣的玉米船至今尚未出港,飼料短缺讓禽畜產品供應也出問題了。

面對可能的糧食危機,我們似乎也必須超前部署了。糧食與飼料供應,二者是互相受影響的。因此除了必須大力推動「惜食」外,也要提高糧食自給率,農作物當然以民生直接所需的穀類、蔬果為優先考量。至於提供禽畜飼料原料的玉米、黃豆,九成以上還是得靠進口。現在進口受到影響,除了應鼓勵蔬食降低肉食外,就必須提高飼料自給率,也就是使用替代飼料了。

國內以往每年回收約五十萬噸的廚餘作養豬再利用,除可減少進口飼料需求外,並曾發揮重大的環保貢獻。但因前年底中國大陸爆發非洲豬瘟疫情,大家擔心來自疫區的肉品流到養豬場而讓豬隻遭受感染,許多養豬戶因此被要求改使用飼料。而環保機關也必須投入更多的經費、人力去處理這些原本是提供養豬再利用,且水分、油脂含量都較高的「熟廚餘」。

現在看來,我們對非洲豬瘟的預防很成功,而少部分仍使用廚餘作替代飼料的養豬戶,也在環保機關的強力輔導稽查下,都能落實高溫蒸煮措施。現在全世界都是半封鎖狀態,絕不可能因境外傳入,讓食用廚餘而引發非洲豬瘟問題。因此此時似乎是可以重新檢討,規劃嚴謹的廚餘養豬再利用方式,並推動廚餘飼料化2.0的時機了。

建議可擇適當地點設置性能良好的集中式高溫蒸煮處理廠,也可規劃推動廚餘高溫乾燥脫水設施。將廚餘含水率降至約十%以下,除利於貯存運輸外,高溫處理也可將病菌殺滅確保安全無虞,並可另添加複合養分以提升飼料之品質。

廚餘所含之營養成份很豐富,不論是供禽畜飼養或水產養殖皆為極佳之飼料原料。最重要的是,若面臨糧食短缺的危機,卻讓禽畜與人爭食是很不合理的。

(作者為台灣資源再生協會常務理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