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後武漢肺炎的台美「新常態」

◎ 陳永昌

蔡英文總統就職四年以來開展台、美關係新局,常常被讚許為「史上最佳」。可惜的是,「史上最佳」四個字對國人來說,彷彿是缺乏新鮮感的陳腔濫調,前總統馬英九早在二○一六年卸任前即多次一再宣稱:台、美兩國屢創《台灣關係法》施行卅餘年來「最佳狀態」。即使美中貿易戰等諸多地緣政治有利條件加持,蔡英文政府對美外交進展,始終不易與前任拉開明顯區隔。

回顧過去四年,從蔡英文就職前夕的《重申台灣關係法及六項保證為美台關係基礎》共同決議案,首度將一九八二年美國前總統雷根提出的「對台六項保證」訴諸國會書面文件,接下來陸續通過《台灣旅行法》、《台灣安全加強法》、《亞洲再保證倡議法》以及《國防授權法》等一系列友台法案,接二連三的好消息,卻讓台灣民眾感到彈性疲乏,甚至對於遲遲看不到高規格具體突破而感到焦慮。

以二○一八年三月十六日美國總統川普簽署的《台灣旅行法》為例,主要是為鬆綁台美高層官員互訪限制奠定法律基礎,鼓勵美方所有層級的官員訪台,與台灣相應層級的官員會面。後來時有美方事務層級官員訪台,我方則傳出國安會秘書長李大維等部長級官員陸續訪美正面消息。但不容諱言的是,蔡英文總統任內尚未出現川普政府部長級官員訪問台北。《台灣旅行法》希望促成的台灣總統、副總統、行政院長、行政院副院長、外交部長以及國防部長等六位高層領導人訪問美國華府,也仍然看不到具體日程表。副總統當選人賴清德二月初出席美國華府國家祈禱早餐會,無法公開拜訪白宮國安會,有沒有會晤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更是諱莫如深,充分顯示過去四十年桎梏仍然牢牢捆綁住台美兩國官方互動,《台灣旅行法》要求落實的高層互訪突破,只能說尚處於醞釀階段。

誠如美國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主任羅曼週日「星期專論」專欄《密切關注美國國會》一文強調:「國會意向是美國施政方向的領先指標」。問題關鍵出在美方行政部門,來自民意機關國會的善意乃至於壓力,無法具體轉化為行政部門對台政策上的轉變調整。華府當局對於相關法案內容,往往停留在嘴巴說說(Lip Service)而已,語氣充滿諸多肯定,表現出歡迎肯定姿態,卻始終欠缺關鍵性臨門一腳。尤其,隨著美中貿易戰時張時弛,川普本人對北京當局態度時軟時硬,美國行政部門難免受到牽制,無形中延誤錯失不少有利時機。

所幸的是,一場武漢肺炎疫情扭轉危機為轉機,意外成為拉近台美兩國夥伴關係的轉捩點。川普三月底簽署完成《二〇一九年台灣盟邦國際保障與強化倡議法》(簡稱《台灣保強法》)前後,美國行政部門一連串主動公開表態並付諸具體行動,讓人耳目一新。

首先是國務卿龐皮歐在第一時間表示:國務院認為《台灣保強法》很重要,樂見立法通過並送交總統川普簽署,將「全面遵守」此項法案,「竭盡全力」協助台灣在世界衛生組織WHO取得適當角色。緊接著,國務院主動發布消息:主管亞太與國際組織司局長級高層官員,與台灣外交部官員召開線上「虛擬論壇」,分享「台灣模式」抗疫經驗,並針對恢復台灣在世界衛生大會觀察員身分展開實質性討論。人在台北的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更是馬不停蹄,先後拜會中央研究院廖俊智院長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陳時中部長,兩週前與外交部長吳釗燮聯名簽署「台美防疫夥伴關係聯合聲明」,更是台、美斷交後罕見以「台灣」與「美國」為名的官方文件。

一場改變歷史的疫病,讓台灣與美國雙方國家利益形成最大共同交集,成形中「印太戰略」台美強勁夥伴關係迅速延伸至公衛防疫領域,再加上《台灣保強法》帶來的新契機,全體國人可以樂觀期待:後武漢肺炎時代兩國官方互動更公開且更制度化的「新常態」。

(作者從商,民間企業專業經理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