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在驚慌中的買進與賣出

武漢肺炎從中國向全球蔓延,如今歐美國家進入疫情爆發期,七十五%確診案例出現在歐洲,義大利及西班牙尤其嚴重。這一普遍大流行的瘟疫,震撼全球,讓世人看到神秘病毒,在短短幾星期或甚至幾天之內,足以重創一個國家社會,使人們的生活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面對如此局面,人們不免在驚恐中出現集體行為,經濟生活中的大量賣出與買進最為顯著:金融市場的動盪及超級市場的搶購,尤受矚目。

以股市為主的金融市場,在市場規律中,原以極度敏感著稱,常受心理因素左右,而出現過度反應。受武漢肺炎衝擊,市場恐慌指數飆高,投資者在驚恐中競相賣出求現。華爾街股市暴跌暴漲,道瓊工業指數本月十三日以大跌二三五二點,創下一九八七年「黑色星期一」以來最高跌幅,也刷新史上最大跌點紀錄。川普總統上任以來,極力呵護的美國股市行情,短短五個星期已遭一筆勾消,空頭市場猛然而至。其他的債券、外匯、商品等市場,無不動盪不已。

金融市場如今現金為王,各種投資組合面臨贖回壓力,各國紛採大手筆財金措施應急。央行先後降息使零利率成為普遍現象,且以大開貼現窗口,購買金融資產等方式,向市場注入大量資金,期能維持信用流動性,力求金融體系穩定,避免經濟萎縮等衍生效應隨之而來。

不過,驚恐中的經濟金融能否因此否極泰來,尚待觀察。武漢肺炎的衝擊,正好在經濟泡沫的高峰來襲,且同時嚴重影響了生產及消費,經濟成長、就業市場前景堪憂。全球在二○○八年面對金融危機,以降息、貨幣數量寬鬆及擴大內需等因應,雖促使經濟復甦,也製造了泡沫。金錢遊戲的熱鬧派對,讓不少人紙上財富增加,金融市場行情不斷攀升廣受歡迎,但泡沫一旦爆破,經濟後果常很嚴重。金融市場在驚恐中反應不免過度,投資人對各國大舉推出的財金政策利多,因此不易立即領情,一切仍需視疫情的發展而定。

金融體系因急於求現,而大量賣超之際,民生經濟同樣出現恐慌,各國都發生大量買進或搶購民生物資的現象。超市和賣場人群大排長龍,不僅與防疫有關的口罩、酒精、洗手液頓成搶手貨,連衛生紙、泡麵、米糧、麵包、罐頭也貨架一空。這一現象,受疫情衝擊較早的東亞國家如此,西方國家也未倖免;台灣甚至因上週確診破百例,而出現第二波搶購潮,有超市、賣場被迫祭出限購衛生紙因應。

搶購囤積出自恐慌,短期內暴增的需求必導致供不應求。世界衛生組織在二月初疫情尚未全球流行,就指口罩、手套等個人防護工具需求暴增一百倍,價格高了二十倍;隨著疫情蔓延,價量上升幅度更大。很少貨品供應鏈能承受短期內需求的倍數增加,從而,搶購潮問題主要出在需求暴增。台灣的口罩供需就此而言,是一個有效應變的範例。

疫情初期,台灣禁止口罩出口,並加入國家隊,加緊產製,且由政府徵收,以實名制限量統一配售。如此從掌握供需兩端著手,儘管口罩每日產量不及人口總數,但已杜絕了因恐慌導致的假性需求暴增。誠然,人們每天大排長龍到藥局買口罩,時間也是社會成本,上班族尤無暇購置;但在加入網購之後,情況改善,如能再彈性調整網購期間及數量,以降低社會成本,口罩配售自可更精進便民。

對於出現於超市、賣場的搶購潮,雖大多數國家皆然,閣揆蘇貞昌反向操作,以各項物資產能、供應無虞,鼓勵公眾「盡量買,多消費」,堪稱創意與實用兼具。從效果來說,這一宣示如能由實際供貨充分配合,至少有安人心、少搶購的作用,進可刺激消費;消費萎縮是疫情對整體經濟帶來的最大傷害之一。

必須強調,對抗武漢肺炎的戰役中,主政者責無旁貸,這是政府治理應變能力的極大挑戰,也考驗人民的自律自愛。台灣有應隔離檢疫者趴趴走,各國也傳出不同場景。美國洛杉磯有「人人自律,取代強制封城」;紐約州長古莫指責群聚公園的年輕人「很白目、很傲慢,根本是自我毀滅」。德國甚至有年輕人舉辦「冠狀病毒派對」,以「大多數人最終都會感染」為前提,主動尋求罹病,提前搶用醫療資源,自私行為遭到輿論譴責。

瘟疫帶來驚恐,驚恐導致不同反應,從個人到國家社會同受考驗;台灣只有冷靜理性有序地因應,才能通過考驗。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