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登革病毒抗體「偽陽性」易錯失新冠肺炎防疫先機

◎ 金傳春、趙黛瑜、何宗憲、張科

新冠肺炎近日在亞洲的疫情雖較平穩,但新加坡最近在刺胳針(Lancet)發表一文,指出兩名病人的血清檢測為登革病毒感染「偽陽性」後,又證實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才是真正的元兇,引起登革熱流行國衛生官員的重視。

新加坡是亞洲飛航的重要樞紐,過去曾飽受新興傳染病的境外輸入病例引發本地流行,加上地處熱帶,周圍鄰近多為登革熱的「地方性流行」國,每年元月後易見登革熱病例。2月9日,一位67歲男性無出國的旅遊史、病史與接觸史,因發燒與咳嗽3日,至新加坡地區醫院求診,入院第一次採血檢查發現他的血小板數偏低(低至140 x 109/mL),但胸部X光片正常,登革病毒NS1快篩檢測、代表登革病毒近期感染的IgM抗體與過去曾感染的IgG抗體三種測試均呈「陰性」後出院。後來因他持續發燒又求診,第二次採血發現他的血小板降至更低(89 x 109/mL),且出現與免疫相關的淋巴球細胞數也偏低(0.43 x 109/mL),所以再測試登革病毒IgM與IgG兩抗體,結果竟變成「陽性」。由於他咳得厲害與呼吸困難而住院,醫生看胸部X光發現不妙,馬上採鼻咽拭子檢測新冠病毒,結果居然「陽性」。再取第一次與第二次採血重新檢測登革病毒核酸,卻均為「陰性」,表示第二次測得登革病毒抗體是「偽陽性」!

2月13日另一57歲女性同上述第一位也無相關的旅遊史、病史與接觸史,因發燒、肌肉痛、輕微咳嗽四天及腹瀉兩天而至醫院求診;實驗診斷發現她的血小板數低(92 x 109/mL)與登革病毒IgM抗體陽性,病情輕而出院。兩天後,她因持續發燒再度求診,檢查發現血小板數更低(65 x 109/mL),也出現淋巴球數降低(0.94 x 109/mL),肝功能指數與膽紅素均不正常,但她的胸部X光正常,以登革熱收住院。入院3天後,血球恢復正常,但開始呼吸困難。以鼻咽拭子進行分子檢測,亦發現新冠病毒(SARS-CoV-2)陽性。

換言之,新冠病毒感染病人在初期出現持續發燒、肌肉痛、血小板數低與淋巴球數低,是極似登革熱病人的臨床病徵,若僅測試登革病毒近期感染IgM抗體,可能因「偽陽性」誤判,必須繼續追蹤臨床變化是否出現呼吸道病徵。若有,應再採呼吸道檢體,避免公共衛生防疫出現漏洞。當然,這類病人最好再持續追蹤檢測登革病毒IgM抗體,了解是否真有兩病毒的共同感染,並需對新冠病毒陽性者急性期的血清測試不同廠牌的登革病毒抗體試劑,瞭解偽陽性的比例,若此比例低,可能是病人體內其他抗體的交叉反應導致檢測試劑特異性不足,但若偽陽性的比例高,需釐清哪一廠牌,供臨床鑑別診斷的參考。

此新加坡經驗提醒我們,當新冠病毒全球流行愈演愈烈時,橫掃所到之處,若先前的傳染病防治已有困難,例如登革熱的高發區、愛滋病毒感染的高風險群、肺結核的高發生率區等等,將如瓦上加霜,必須強化鑑別診斷,並要考慮同時多重感染(co-infection)對人體健康與疫情兩面的影響;尤其若遇有抑制免疫的其他病原微生物時,會增新冠病毒量和其致病與流行潛力。

綜言之,由傳染病流行的全貌觀與系統化思考,在新冠病毒來勢洶洶流行之際推動防疫,尤其台灣南部曾是登革熱高發區,徹底偵測與降低斑蚊密度,為刻不容緩急務。

(作者分別為台大流行病與預防醫學研究所兼任教授及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顧問、中興大學微生物暨公共衛生學研究所教授、成大醫院小兒部感染科醫師、高雄市立小港醫院感染管制室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