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把握全球供應鏈重組機會

◎ 陳秀亮

引述美國財經新聞網Bloomberg二月十日的報導,全球二十%的製造業半成品是從中國進口。這比例在亞洲國家高達四十百分比,在美國則大約是三十百分比。這資料在在顯示中國是全球製造業供應鏈的主要國家。

廠商要賺錢,不僅要能預測客戶的需求,也得控制產能與確保產品的品質。相對客戶消費行為變化的難以預測,廠商是比較可以掌控生產線的物料及製程。然而,中國武漢病毒疫情持續延燒,挑戰了廠商既有的思維模式。

美國蘋果公司於二月十七日承認,中國疫情爆發是致使當季收益無法達到預期的主因。歸根究柢,蘋果手機的製造倚靠著中國多項零件的供應及組裝,銷售也倚賴中國市場,中國市場成為蘋果獲利的雙面刃。蘋果是國際聞名的高科技公司,原可掌控的生產供應鏈,卻過於集中,反成了防疫措施下無法動工的死鎖鏈,拖累其全球手機銷售的供應量。經歷了這場武漢病毒的洗禮,蘋果執行長庫克勢必重新衡量生產供應鏈過於集中的劣弊。跨國公司對於供應鏈集中於中國的風險,採取分散的策略是可以預期的。台灣身為中國的鄰居,台商也一直積極參與建立中國生產供應鏈,該如何因應這即將發展的產業結構變遷呢?

台灣是海島國家,資源有限,多頭馬車式的發展各類產業供應鏈不切實際。台灣應善用半導體、精密機械、生醫科技產業的優勢,慎選一、兩項策略性產業,全力發展供應鏈的形成,創新附加價值高的經濟。亞洲各國家很可能也預期到,這次中國疫情所衍生出供應鏈結構改變的契機;這商機各鄰國相互爭取、稍縱即逝。建議小英,責由政府規劃主導掌控權,考量城鄉區域平衡發展,儘速勾勒產業供應鏈發展的藍圖。具有經驗及企圖心的台商,在深受中國疫情創傷後,基於企業商機,會勇於充當台灣產業供應鏈建立的領頭羊。同時,簡化與透明法規制度,減少公司企業投資的不確定性,強化行政效率,方能吸引國際高科技公司來台,長期投資合作與互惠採購。

當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之時,台灣的民主法治可同步提升,昂首邁上世界舞台。

(作者為美國伊利諾大學芝加哥校區MSF Program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