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武漢實驗室之2017警訊

◎ 施柏榮

武漢肺炎(nCoV2019)爆發至今,不少歐美學術機構與媒體提到「中科院武漢國家高等生物安全實驗室」,此機構是中國境內生物安全研究水準最高的實驗室之一(BSL4)。多數評論會回溯至二○一七年Nature雜誌一篇評論Inside the Chinese lab poised to study world’s most dangerous pathogens。該文對中國即將執行高危險性病原體實驗的「擔憂」,放在如今的情境看來,仍然非常適用。

首先這篇文章指出,中國建造BSL4等級的實驗室,除因應生物疾病的傳播,也希望藉此提高中國在微生物研究的發言權。但回顧日本第一個BSL4實驗室在一九八一年建立後,一直維持在低風險病原體研究的運作,到二○一五年才真正解決生物安全風險。但武漢實驗室於二○一五年建成後,即投入出血熱、SARS等高風險病原體研究,隱藏著高度的生物安全風險。

其次,武漢實驗室位於長江洪氾區域,雖無大地震紀錄,機構建築亦可抵擋七級強震,但鄰近人口稠密區,一旦因自然災害而暴露,勢必加劇民眾受災的程度;又因缺乏經驗,人員是否能有效因應災害,也是重大風險。最終,也是最重要的論點是,生物安全研究機構是否可以穩定、安全營運的關鍵因素是「資訊公開,以及每個人是否可以自由地發言」。

這篇評論雖然寫於二○一七年,對象是針對生物實驗室而非醫療機構,但從計畫控管、設施複合性風險評估、人員經驗與訓練、資訊開放程度,這些偏重於「管理與資訊結構」的角度作為切入點,非常適用於觀察如今武漢肺炎疫情。現今回溯此文的相關討論,如摒除陰謀論,也多認為武漢肺炎失控原因在於「資訊」的不透明。這也就可以解釋,世界衛生組織為什麼在初期會誤判了疫情的全球風險等級。

也就是說,真正造成大規模災害的可能不是病毒本身,而是一系列僵化的垂直階層、不透明結構讓疫情失控。從武漢與中國其他城市傳出來的第一線醫療現場畫面來看,便是如此。又因中國集權化的政治體制而使問題變得難以解決,使得武漢肺炎近期可能升級成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屆時,被排除在世界衛生組織之外的台灣,如何取得「即時」的疫情資訊,迅速調整因應措施,就成為本波防疫最為關鍵之處。

(作者長期關注國際政治,並曾獲多項文學獎)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