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鐵再造 趕快上路

■ 涂晉誠

台灣鐵路在六月九日就是雙甲子一百二十週年紀念,台鐵面對近年來政府重公路輕鐵路的政策,大力興建公路系統以及自用車倍增,航空運輸業的迅速發展,造成國內運輸市場結構改變,使得台鐵產生了營運困境,影響了生存的空間。

台鐵此時在面對新世紀的社會經濟、政治發展及科技變遷的影響,必須要運用轉換體質與經營方式,從外在組織結構到內在組織文化,進行大幅度的再造工程,擺脫傳統科層體制的僵化窠臼,培育共同管理的能力,建構新的經營典範,方能提升競爭力,因應新挑戰。新的經營典範是指台鐵經營要符合下列原則:一、台鐵組織規模與業務範圍,予以合理化縮減。二、台鐵要具備彈性經營的能力。三、經營的責任歸屬要清楚明確。四、及時回應顧客所需要的服務。

台鐵再造的目的,係在轉換,而非交換,透過「市場經濟」的轉借,改變組織結構,而非只有資源的交換管理的表現。台鐵再造並非調整組織圖表而已,而是要藉由改變組織型態,讓經營體質能適應外在環境的需求。台鐵再造不全然侷限於減少公帑之浪費、浮報及濫用,要能開發源頭賺取合理利潤。台鐵再造亦並非是瘦身,而是塑身,追求組織結構合理化,而非齊頭式機械精簡。台鐵再造不等於是民營化,非僅止於轉讓政府業務的所有權至民間企業,是要重建行政文化,活化管理體系,提高經營效率與效能,實現公共利益。

台鐵所提供的服務,必須符合顧客的需求,全體成員必須以顧客服務為主,對顧客負責,對顧客做出承諾,藉以提高管理體系對外在環境的敏感度。例如英國鐵路旅客服務憲章規定,若通勤電車產生輕微誤點情形,就發放旅客五至十%的折扣優待,來抓住旅客的心。

台鐵的再造要能持續執行,才能累積成果,並且要與顧客息息相關。更重要的是,台鐵本身是否有「自覺」從根本之處改造整體制度,聽取顧客意見與需求,如此才能面對未來競爭激烈的運輸市場,讓台鐵邁向另一個高峰,重獲顧客的支持與信賴。

(作者為台大政治研究所碩士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