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新冷戰結構

俄羅斯總統普廷在八國集團高峰會前高調地反對美國在歐洲部署新飛彈系統,警告美國一意孤行,可能爆發核戰。從九一一反恐戰爭後,美俄合作關係急速緊繃,許多歐美戰略學者憂慮美俄關係發展有可能出現「新冷戰結構」。

從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深陷經濟蕭條,國力不振,不得不和美國及歐盟儘量採妥協合作,對解體獨立後的鄰國行為也無力干涉。但是拜國際原油大漲之賜,俄羅斯的經濟復甦,國力今非昔比,普廷在最後的任期也力圖振作,不但對美國的新飛彈系統不假辭色,更將手強硬伸進前附庸國如車臣、愛沙尼亞的事務。「恢復昔日的榮耀」成為莫斯科追求的國家目標,而美國、歐盟和北約組織則是嚴陣以待,觀察情勢的發展。

俄羅斯崛起是個事實,但是新冷戰是否成形,現在仍言之過早。因為不只俄羅斯反對美國的新飛彈部署計畫,德法等國也不認為有此必要。美俄緊張是單一議題的暫時性失調,或者是分道揚鑣的分水嶺,還有待情勢發展。畢竟美俄有許多共同利益,國際間區域結盟的趨勢要反轉成兩極對抗,也不符合大多數國家的利益,要重演廿世紀美蘇對抗的冷戰結構並不容易。

但是一旦美俄兩國反目,新冷戰結構重現,對國際秩序重組將是國際大事。美俄失和,中國會在兩強之間扮演何種角色?如果中國利用新冷戰結構中區域強權地位,試圖左右得利,對台灣處境的衝擊有多大?台灣在新冷戰結構中,能扮演何種角色,以維持現有地位或者是改善被中國箝制的局勢?

目前這些都是尚未發生的假設性問題,但是一旦發生就是全球大洗牌,台灣國安和外交系統現在就得動動腦,未雨綢繆規劃劇本,否則計畫趕不上變化,對台灣的未來就會是大災難。

(作者林文政,資深新聞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