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請早日通過《農業保險法》

◎ 楊明憲

農業是不僅要面對颱風豪雨等天災造成產量減損的風險,同時也要擔心進口或產銷失衡造成價格下跌的風險,這些風險都導致農民收入難以穩定。加上氣候變遷與經貿自由化的趨勢明顯,更將使得農民暴露在風險之中,影響農業的長期投資與永續經營。

面對農業風險,最好的因應方法就是農業保險。農民負擔部分保費,可獲得較天災救助或價格補貼更大的保障,並因政府支持農業保險,可使傳統的生產補貼轉向保費補貼,改變補貼政策結構,在自助人助之下,而使支持農民所得的政策目標更加明確及有效達成。同時,農業保險亦可視為一種政策工具,引導生產結構與經營方式的改變,邁向農業現代化。

政府近年來積極試辦農業保險,在商業保險與政策性保險的雙軌營運模式下,已開發出許多種農業保單,有實損實賠型、收入保障型、天氣參數型等險種,涵蓋梨、鳳梨、水稻、香蕉、芒果、養殖水產、石斑魚等近二十種農漁產品,農民投保也從觀望、討論,開始購買,目前投保面積覆蓋率已超過九%。

農業保險在其他國家多已普遍實施,我國雖起步較慢,但在試辦的努力與精進下也開始看到一些成績及改變。展望未來,仍將面臨一些瓶頸,例如:缺乏危險分擔機制,將使政府及業者置於財務風險之中;缺乏農業保險基金,將使保險財務難以穩健操作;缺乏農業保單開發,將影響保險規模與多元化;缺乏獨立完善的資料調查及勘損,使得行政部門負荷更加沉重;缺乏長期的人才培訓與推廣等;還有農業保險與既行的生產補貼與天災救助等政策競合關係亦有待釐清。這些瓶頸都不是在目前的試辦階段能解決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法源。

《農業保險法》草案已於今年七月二十二日由行政院函送立法院審議,但因這會期是本屆立委最後一次會期,若因最近大家忙於選舉而疏於法案審議,則所擱置未議決的法案在下一屆新會期將不予繼續審議,這無異於退回行政院重來,不僅曠日廢時,也影響農業保險的長期規劃與經營。

筆者誠摯呼籲本屆立委大人,早日審議通過《農業保險法》,以使農民所得真正獲得保障,並為本屆立法委員的貢獻劃下完美的歷史句點。

(作者為逢甲大學教授、前台灣農村經濟學會理事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