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開放再開放!台灣還有多少本錢可供開放?

中國國民黨立委所提出之兩岸關係條例修正草案,明訂「大陸地區已進入量產技術之產品或經營項目,在不違反國際公約下,不得列為製造業之禁止類項目」。但日前立法院內政委員會的審查會,陸委會事前便表明反對之意,該審查會最後也因民進黨及台聯立委拒審而流會。

這樣的修正草案,顯然是一條「鬆綁條款」,讓更多的資金、產業移往中國。提案的立委難道不知道,台灣現在的問題不是投資中國不足,而是投資中國嚴重過度?台灣選出的立法委員,為什麼不花心思在改善國內的投資環境,以提升就業機會,增加勞工的收入,反而一心一意為中國勞工創造就業機會?如此作為對得起選民嗎?

猶記不久前,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批評說,民進黨執政七年造成經濟停滯,貧富差距擴大,台灣變成M型社會。如果真是這樣,原因何在呢?泛藍陣營的說詞,總是把這些現象歸咎於開放不夠,使台灣的產業因此萎縮,經濟因此成長趨緩,就業機會大幅減少,國人的所得逐漸降低,從而衍生一大堆自殺等社會問題。至於他們提出的對策,竟仍是解除投資中國的限制,讓台灣經濟衰退、勞工失業更加惡化。

二○○四年總統大選期間,連宋提出「買菜篇」的競選廣告,批評失業率升高。在廣告中,主角是一位婦人,因為丈夫領不到年終獎金,連上菜市場買年菜都很困難,她在路旁發呆時,被一部汽車的喇叭聲嚇著。這位婦人向總統夫人喊話說,你我都是人妻,不該讓我的家人再這樣過四年。三年來,在現實上,廣告中的這位婦人所批評的對象,反而是指向國民黨等泛藍陣營比較切實。泛藍不斷鼓吹企業外移中國,但是勞工不可能外移中國,以致產生了許多像廣告中那樣無助的婦人。

現實擺在大家眼前,台灣的資金與產業錢進中國,其所創造的就業機會是在中國,中國也因此獲得經濟快速成長之利。有了經濟成長為後盾,中國軍費得以每年以二位數成長,對台灣的武力威脅與日俱增,連在中國的台商也逃不過其控制,台商企業內成立中共黨組織,北京操控成立全國性的台商組織,成了中國介入台灣選舉及以經促統的工具。

反觀台灣得到什麼呢?我們看到的是,資金、產業一去不回流,許多工業區因企業外移而空置,中年失業、青年待業的閒置人力,薪資所得實質上幾乎沒有成長,貧窮者增加而加重政府社福壓力。長此以往,政府還有多大財政能力,得以購買國防所需的防禦武器,恐怕都會大成問題。儘管如此,泛藍陣營依舊施壓政府,要對投資中國繼續鬆綁。開放造成的後遺症已經如此明顯,還把原因扭曲成開放不夠,這應不是腦筋有問題,而是別有用心。

泛藍陣營的意識形態中,台灣與中國經濟統合,進而政治統合,最後完成終極統一,是順理成章的,因為,他們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不是一個主權國家。這樣的核心價值,使他們無視於台灣的主體價值。就像中國領導人所強調的:「要從祖國和平統一的戰略高度認識對台經貿工作的意義」,聯共制台的泛藍陣營也在台灣施壓政府積極開放,以國內模式推動三通直航。如果政府被泛藍牽著鼻子走,台灣的命運如何,不問可知。

國民黨的立委,都是台灣選出的,領的是台灣人民的納稅錢,卻不替台灣人民著想。立法院開議期間,不是利用多數席次施壓政府無限開放中國投資,便是擺著正事不幹跑到中國搞國共論壇。面對這種狀況,台灣人民若束手無策,台灣將會眼睜睜地被掏空賣光。過去十幾年的總統大選,台灣人民選出了守護台灣主權的候選人,可是在立法委員的選舉卻往往缺乏同樣的行動。現在中國所等待的,就是泛藍維持立法院的多數席次,一旦泛藍在總統大選復辟成功,終極統一便水到渠成了。

開放,開放,再開放,台灣還有多少本錢可供揮霍?前述的「鬆綁條例」,給我們最大的教訓是:立法院不能再控制在泛藍手裡了。套用前述廣告中那位婦人說的:「不該讓我們的家人再這樣過四年!」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