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大學生,注意你的「態度」

■ 黃萬傳

日前媒體報導二則新聞,一則是國內一位產業界中階主管投書有關時下年輕學子畢業後投入職場的七大缺點;另一則是美國哈佛大學提出新通識教育的八大方向。上述信息,呈現兩個共同之處,一是希望在學大學生能更親近現實的社會,二是盡早在大學生投入職場前能接受良好的倫理與態度的教育。申言之,大學生的職涯教育需受到高度的重視。

幾年前,美國惠普(HP)公司前總經理就提出呼籲,業界要僱用員工的是「態度」,而非其專業知識。綜觀目前大學有關職涯教育的課程大多屬於通識教育的部分,一般大學生修畢一二八個學分即可畢業,而其中職涯課程頂多四至六個學分,或由行政院青輔會、校內「學生諮商中心」辦理的幾場就業講座。由此觀之,大專院校對大學生之職涯教育是遠不及其他專業知識的教育。

所謂的職涯教育,主要是教育學生在職場上的工作態度、倫理、禮儀及對工作環境的調適能力。基於上述,本文除呼籲教育主管單位與大專院校需認真、審慎重視及規劃職涯教育外,提出下列建議:

第一、課程設計方面,重新檢討目前通識教育的內容,除原定核心通識外,宜多加強職涯教育,不要拘泥在學分上的爭議。

第二、職涯教育課程的老師,宜多請業界的負責人或高階主管,藉其現身說法,提出在職場工作所需的各種要求,由此,可讓學生在校時對此就有認知。

第三、課程安排,宜分散在不同年級,讓大學生在校四年皆可時常聽到進入職場所需的工作須知,再配合到校外參訪、實習等,讓其有實際的體驗。

第五、各大專院校應推動「禮儀」運動。

第六、各校能普遍推行「服務學習」,或早期稱為「勞作教育」,傳統內容是讓學生來打掃校園。此一課程或活動旨在讓學生在服務過程體會工作態度。

最後,任何一個人的態度、信念、價值觀等,皆深受家庭的影響,絕大多數身為家長者,均在職場工作有一段時間,家長對大學生的身教與言教乃是大學生進入職場是否具有良好行為涵養的主要關鍵。

(作者為中州技術學院教授兼學術副校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