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確保台灣半導體產業優勢

中國經濟下滑,公司債違約現象頻生,其半導體產業也面臨嚴酷考驗。中國半導體國家隊紫光集團虧損不斷擴大,去年虧損六.三一億人民幣,今年上半年虧損增至卅七億人民幣,而其沉重的債務能否承擔,引發外界質疑。特別的是,紫光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趙偉國日前坦承,中國半導體產業還有非常長的路要走,坐冷板凳還要坐十年。此語在美中貿易戰之際,似有欺敵之嫌,但中國半導體產業缺乏關鍵技術,無法達到自主目標,卻是不爭的事實。

半導體是科技產業的關鍵技術,去年中國半導體貿易逆差達二二七五億美元,與進口能源金額相當,形同兩項重要戰略物資嚴重依賴外國的供應,因此扶植半導體產業成為中國的優先政策。中國撒下巨資、政策優惠,扶植半導體產業不遺餘力,在二○一四年投入大基金首期人民幣一四○○億元,今年再加碼大基金二期人民幣二千億元,再配合地方政府的投資參股,全面加速本國半導體的成長。由產值來看,中國急起直追,對全球排名第二的台灣與第三的南韓造成嚴重威脅,但就技術層次而論,中國不願踏實進行基礎研究,只圖採取併購、挖角,甚至偷竊智慧財產的不當手法,以圖快速崛起。但是如此的途徑,卻在歐美日遭到嚴格審查,視為國安隱憂,導致多數併購案胎死腹中,無法取得高階技術。結果,中國半導體產業看似龐大,卻是局部過熱,且集中在低層次競爭。據《日經新聞》報導,中國提出二○二五年半導體自給率七十%目標,去年僅約十五%,其發展半導體產業的政策顯然失敗了。

美中貿易戰已延伸為科技戰,川普政府對美企發布禁售華為高階零組件的命令,固然使中國的5G、AI、物聯網的研發遭受重創,卻反而更加強化其加速發展半導體的決心。在如此情境下,台灣必然成為美中爭相拉攏的對象。以台積電為例,其為全球最大的晶圓製造廠,市佔率逾五成,製程與良率領先同業,是各大科技廠爭相投單的對象,這也包括華為等中國大廠,因此在美國的禁售令之下,處境微妙。據十月廿八日《紐約時報》報導指出,美國國防部近來積極地與晶片製造業者溝通,鼓勵他們在美國本土建造新的半導體生產線,確保軍事用的先進晶片供應無虞。文中點名台積電是美國國防部亟欲說服至美國投資設廠的對象之一。接著十一月四日,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又點出,過去一年來,美國政府一直設法說服台灣政府,希望能管制台積電為華為代工製造晶片。該報並引述一位華府官員向台灣外交官員說的話:「台積電為華為代工製造的晶片,被直接用在瞄準台灣的飛彈上!」另外,十月廿九日,華府智庫舉辦的「科技移轉中國的風險管理」論壇,會中與談人之一、美國前國會幕僚,並曾參與制定外國投資風險評估現代化法案的漢克(David Hanke)強調:「我們很清楚知道中國是如何看待台灣的,若未來兩國的敵意爆發,將會非常危險…,如果我們仰賴台灣製造的晶片,是非常短視近利的。」談話中清楚表達部分美國人對台灣維護自身科技安全能力的不信任。但另一種說法則是,美國也有意組成一支高科技隊伍,台灣的台積電被美國軍方視為是重要的拉攏對象之一。這些事態的發展,呈現了張忠謀宣稱在動亂的時代,「台積電是地緣策略家的兵家必爭之地」的脈絡。

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不但具有地緣政治的重要性,在自身的經濟發展上,同樣發揮舉足輕重的效用,尤其今年在貿易戰的衝擊下,獲得轉單效應,經濟成長率一再上修,領先亞洲四小龍,半導體產業的傑出表現,居功厥偉。未來的全球經貿版圖,將分為以美國為首的USMCA供應鏈(非紅供應鏈),以中國為主的RCEP供應鏈(紅色供應鏈)等兩大體系的競爭,台灣目前悠遊其中,佔據核心戰略地位。然而,一旦兩大體系對決情勢不可免,台灣半導體產業如何兼顧地緣政治與全球產業供應鏈的最佳利益,實有賴政府與廠商的共同努力與凝聚智慧,才能化危機為轉機,確保台灣的經濟發展與國家安全。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