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正視中國危機四伏的全民炒股運動——企業界應警惕在中國之投資而政府亦應小心因應金融動盪

中國股票市場過熱,金錢遊戲的泡沫何時爆破?最近數星期來,此一問題廣受國際社會矚目。儘管仍有中國官員宣稱全民炒股是天大的好事,繼香港巨賈李嘉誠、李肇基之後,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前主席葛林斯潘日前亦對中國股市提出警告,指其終將出現大幅向下修正。金錢遊戲帶來的非理性榮景,短期內雖然可能增加個人的紙上財富,如果政府處理不善,往往導致整體經濟長期後遺症,甚至引發社會動盪。與中國一水之隔的台灣,近年因經濟高度依賴中國而自陷險境,對於中國現今出現的極度風險,更不能視若無睹。

中國股市過熱而泡沫化,現象到處可見。以開立股票戶頭為例,去年全年新增五百四十萬戶,今年第一季再增加八百六十萬戶,使總戶數達一億;在標榜「社會主義」的國度,這無疑是全民普遍參與的金錢遊戲。參與者既眾,股市行情隨之水漲船高,去年中國股市行情平均上漲一.三倍,今年以來漲幅已逾五成。如果以上海股市而論,漲幅更大,過去不到兩年指數上漲三倍,總市值擴增五倍。行情非理性上揚,許多指標乃偏離經濟邏輯;李嘉誠以本益比(PE)高達五、六十倍,指中國股市泡沫令其憂心,即為一例。全民炒股而致光怪陸離景象層出不窮,本報前此已有報導,包括:清潔工、小學生、和尚、家庭主婦紛紛加入股民行列,由於對股市所知有限,虧損累累企業股票照漲不誤,即將下市的股票尤其狂飆不已。正因為太多人財迷心竅,市場謠言及內線交易大行其道,而且即使國際機構投資人對於中國過高過熱的行情逐漸卻步,眾多散戶仍瘋狂進出。

中國出現全民瘋股現象,其來有自。雖然「改革開放」將近三十年,中國包括股市在內的金融市場仍不完善。對普通中國人來說,理財之道除了存放銀行外,就只有投入股市;一般成熟經濟社會的理財工具如商業本票、債券,都非中國個人所能企及。而且在資本市場,類似融券的賣空機制亦未建立,遂使市場偏多且無以和緩平衡多空力道,只能表現於行情暴漲暴跌。從整體經濟觀察,銀行存款利息既低,不足以有效彌補隱然欲現的物價膨脹壓力,餘額高達國內生產毛額九成的銀行存款自然流向股市。同時,中國經濟處於過度投資及貿易順差過大的失衡狀態,有如國際經合組織(OECD)近日所指出,中國必須放寬財政政策增加教育及社會支出,提升國內需求,否則失衡經濟帶來的股市過熱及修正風險,可能危及金融體系。

面對這一波全民炒股的狂熱,中國當局已經先後祭出提高利率及銀行存款準備率等措施為市場降溫,人民幣也緩步升值,預期還將出現其他宏觀調控措施。不過,股市進入全民運動階段,通常未必容易調控。以升息而言,如果股民資金來自存款而非融資,且預期多頭股市有利可圖,則其降溫作用不大。同時,宏觀調控一旦運作不當,不免使總體經濟出現硬著陸(hard landing),引發經濟社會動盪;尤其在今秋共產黨十七大及明年北京奧運之前,中國政府勢必極力避免對股市出手過重或令其崩盤。

可以想見,中國當局的投鼠忌器及政策工具不足,將使全民炒股熱潮持續。有如台灣一九八○年代下半期經驗顯示,股市狂熱將使指數迭創新高點,成交量大增,周轉率勁揚,開戶人口世界第一,而行情則暴起暴落。尤有甚者,有如十七世紀荷蘭的國花鬱金香,亦有如二十年前台灣,房產、外匯、期貨、珠寶、字畫、名家手稿、郵票、電話卡、彩票,均可成為炒作標的,而且泡沫破滅之際,即經濟社會重創之時。

今年二月底中國股市創下十年最大單日跌幅,曾導致台灣股市重挫,也波及全球。在中國金錢遊戲出現危機四伏之際,企業界應把投資與經貿從中國之籃移轉,而政府亦應對可能波及之金融動盪有所準備,這才是台灣趨吉避凶的不二法門。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