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一五○○萬元豆腐鯊的代價

■ 戴章皇

台灣每年吃掉一五○○萬元的豆腐鯊,也是全球唯一還沒有把豆腐鯊列入保育類的國家。農委會漁業署已經開始禁捕豆腐鯊,但引起漁民抗議,認為不顧漁民生計。做為海洋國家的台灣該如何面對這樣的困境?

海洋資源的浩劫中,豆腐鯊的滅絕危機只是一端,桃園觀音海岸大片已逾千年的藻礁,因為中油埋管現正遭到破壞,這不過是前幾天的新聞。同時屏東鮪魚季所能捕獲的鮪魚的尺寸,正逐年迅速下滑,連Discovery頻道都大幅報導。再者,台灣西部沿岸水產養殖興盛之地每年仍不斷地層下陷,這已經不是新聞。美聯社報導:近十年來石斑類這些珊瑚礁岩類在東南亞水域急劇減少,其中馬來西亞這個珊瑚魚基地的魚獲更銳跌九十九%。

珊瑚礁魚貨銳減九十九%對馬來西亞而言,當然無法承受。於是,馬國的漁業部與鄉村發展部合作,規劃在漁村中開始進行陸上的綠色海洋牧場,整個經費由國家負責。然後輔導捕不到魚的漁民開始轉為養殖,而且尋得技術發展生態循環養殖。讓海洋復育,也讓漁民受益。而他們只要把許多「補貼損失」的錢拿來做這件事,就順利地幫漁民轉型。因為「補貼損失」只是飲鴆止渴,卻無法徹底解決問題。

台灣不同!最高漁業行政機關漁業署不但要維護漁業資源,也必須照顧漁民生計,而此正是矛盾最大的地方。舉例而言,當漁民說沒有捕豆腐鯊無法生存、沒有用拖網捕不到魚、沒有抽地下水無法養魚,這些作法可能都是海洋資源與環境破壞的元凶,但漁業署不願意妥協的話就必須背上「不照顧漁民」的罪名。漁業署何其難也!

政府組織法未來將會成立「海洋部」,我們慎重呼籲政府能夠將「海洋資源永續」與「照顧漁民生計」這兩個目標分開。前者由海洋部門負責,後者則應交由「勞工部門」規劃如何轉型?如何讓漁民生存?一如照顧勞工一般。如此一來,海洋部門才能集中智慧與精神,好好亡羊補牢。

(作者服務於生技公司)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