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中生應該學習以文明說服別人

幾所私立大學內,學生聲援香港反送中,在校園內設置連儂牆,竟發生中生挑釁港生的衝突。學校當局的態度,傾向息事寧人,不敢得罪中生。此一現象,堪稱開放中生來台就讀政策後遺症,學校當局為了因應少子化,廣招中生來飲鴆止渴,並傳聞有許多學校簽署所謂的「一中承諾書」,課程內容自我閹割一中一台、兩個中國、台灣獨立等「敏感議題」。彷彿出錢是老大,雖替學校張羅了學生學費,卻犧牲了高等教育的自由濃度,也壓縮中生在台灣學習民主的機會。

中生到台灣就讀,浸淫於言論自由、民主開放、保障人權的環境,如能激發他們的主體意識,擺脫黨化教育的魔咒,把民主火燭帶回中國社會,確有正面意義。可惜,這個政策從馬英九以來,一直就不存在這樣的政策目標。反倒是,台生到中國,必須接受姓黨的政治正確洗腦。一如,北京幹部到台灣可以高談闊論反獨促統,台灣政客到中國絕口不提一邊一國。國民黨人到中國,不敢張揚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台北街頭卻可以掛五星旗,彰化還有違章建築的五星共產廟。說到宗教,中國無差別壓迫宗教,卻對台灣的寺廟道觀極盡統戰之能事,所謂的宗教直航也被當作衝撞我國兩岸政策的工具。凡此對比,不一而足。

兩岸交流,如此不對等,長此以往,對台灣十分不利。其中值得檢討之處在於,蔣經國、李登輝時代啟動兩岸交流,雖然高懸「民主、自由、均富」的目標,卻未在政策執行過程中,把催生民主中國化為行動,一味等待改革開放的自我演變。這樣的等待,歷經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都證明是空等,到了習近平更是反改革開放而行,把一黨專政升級為數位集權主義。今天,數位集權主義的刀鋒,不僅對準台灣的咽喉,也掐住十四億人的脖子,甚至在國際上挑戰普世價值。缺乏促使中國民主化的行動,導致台灣的兩岸交流仿如利人損己,貽害匪淺。當年,國民黨大老陳立夫曾提案,以一百億元與中共共同建設實業計畫,藉以建立互信進而達致兩岸之和平統一。還好此案胎死腹中,否則今天不知是何等反諷場面。

言歸正傳,開放中生,各有利弊。曾有中生周泓旭,二○一二年入學政大企研所,四年後碩士畢業。他為「組織」利用在台學習和經商的機會,接觸台灣軍政、外交、公職等人士進行工作,直到企圖吸收一名外交部官員,遭該官員通報檢舉方告偵破。當時柯文哲稱:不要因為一個學生就推翻整個政策,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問題是,龍蛇雜混的「一船人」,當中有多少帶有特殊任務者,恐怕是柯文哲所無心探討的黑洞。台灣威權統治時代,國民黨派出不少職業學生,監視並回報台灣留學生的言行,大家應該記憶猶新。這次香港反送中,許多民主國家大學的港生同聲呼應,卻也出現不少滋擾活動的中生。由此推估,雖然不可否認仍有不少中生專心學業,但在台中生的職業學生比例恐怕也不宜低估。

中生挑釁港生,會不會是在台灣校園的小試身手?如果校方得過且過、偏袒中生,那麼中生下一步會是什麼?甚而,僅止於教育部請校方積極介入輔導,並加強教育不同群體間互動理解、彼此尊重,小英政府這種消極底線被摸透了,改天中生會不會到校園以外大展拳腳?會在台灣校園公然滋事的中生,恐怕不宜以涉世未深的單純學生視之。違法就是違法,就要依法處理,台灣是一個法治國家,言論自由跟犯罪行為的界線很清楚,中生在台違法亂紀,最重要的是讓他們體認,什麼叫作尊重民主、遵守法治,透過這樣的機會教育,也才能讓他們學習到如何以文明說服別人,不能在民主國家搞紅衛兵那一套。

退一步來說,滋事的中生也許是中了黨化教育的毒,未必是「組織」直接指使的政治打手。但是,既然來到開放社會,就要藉此「打開心內的門窗」,認清在中國被塑造的慣性思考,是必須解放的反教育。他們這一代應該開始嚴肅反思,如何終止由上而下之膜拜暴力美學,使中國成為真正受人尊敬的大國。目前看來,需要「輔導」的,恐怕還有若干大學當局,為了經營學校甚至主事者的意識形態而仰北京鼻息。這種歪風不改,中生挑釁港生,只會是星火燎原的序幕,不僅影響所有學生的多元思考,教師的學術自由、教學自由、言論自由都將一一流失,從而讓台灣的大學也開始「黨校化」,果真如此,代誌就大條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