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黃天麟專欄>「 經統政獨」的政策矛盾亟須解決

以「正常國家決議文」補正一九九九年「台灣前途決議文」的「正常國家決議文」起草小組名單,在選後一片團結聲中終於獲民進黨中常會通過,進入行動。

民進黨自一九八六年成立以來,就國家政治定位已四度提出主張,此次再推動制定「正常國家決議文」,是對一九九九年「台灣前途決議文」的一種反省。有人說「台灣前途決議文」是民進黨為了因應二○○○年總統大選,但不管其動機如何,它之不否定中華民國國號及體制,即是不可否認的事實。這也是民進黨執政之後,除在選舉期間高喊制憲、正名外,對國家定位建樹不顯的主要因素。陳水扁總統在二○○○年當選後,向美方承諾「四不一沒有」也是根據台灣前途決議文的精神,「憲法一中」、「一國兩市」等爭議亦與「台灣前途決議文」的精神脫不了關係。

然而,平心而論,民進黨最大之問題及危機來自經濟面者遠大於政治。坦白言,「台灣前途決議文」之所以會誕生,與其說是為了二○○○年之總統大選,不如說是民進黨經濟政策向藍靠攏的一種必然,換言之,是民進黨經濟政策藍化後的一種質變。一九九六年,一向對中國經貿政策模糊不清的民進黨,再度推舉了主張「大膽西進」傾中的許信良擔任第七任主席,在其主導下對中國經濟政策舉行了一次黨內大辯論(一九九八年),成功將結論引導至「強本西進」,純本土的政黨從此摻進了「以經促統」的酵素。經濟引導政治,「台灣前途決議文」就是此種經濟統合氣氛下的產物。二○○○年民進黨執政,黨內「以經促統」的酵素進一步發酵,二○○一年十月終於在西進派之主導下,制定了「開創台灣經濟新局決議文」,將「大膽西進」以「積極開放」之名予以明文化。雖然該決議文未明言經濟統合或將來之統一,但「積極要與中國作經濟資源統合」的政策方向,已明顯迎合了中國「以經促統」的大戰略。

「開創台灣經濟新局決議文(積極開放)」,對台灣之傷害已歷歷在前,「經濟新局」不但未能展開,我國製造業海外生產之比率卻迅速突破四十%,海外投資九十%集中在中國,工人失業、薪資實質所得不升反降,台商得利但萬民受困,M型社會快速成型,民怨四起。

「決議文」的最大傷害還是在於西進資敵行為的正當化,它在國人及社會造成「中國非敵國」的偏差認知,中國的「反分裂國家法」,及之後的「國、親連中制台」、「馬英九的終極統一」,甚至「馬英九是在選台灣領導人」的發言,均引不起國人強烈譴責。

或許是天佑台灣,我們很高興看到此次民進黨初選戲劇性地引發了民進黨一股「回歸創黨精神」的強烈共識,制定「正常國家決議文」之議於焉水到渠成。畢竟台灣主權與大膽西進(或說積極開放),在中國「以經促統」大戰略下,是無法並存的國家方向。為跳脫民進黨「經統政獨」政策矛盾,並為能制約執政之民進黨持續向中國傾斜,終極走向統一,希望此一決議文能真正找回創黨之精神,除補正一九九九年台灣前途決議文之不足外,更能進一步匡正二○○一年「開創台灣經濟新局決議文」的嚴重偏差。(作者為前國策顧問)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