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中國「六四」香港的四大後果

◎ 何振盛

香港「反送中」抗爭行動隨著警民衝突激化、解放軍換防輪替以及特首林鄭月娥擬採「緊急法」止亂,整體形勢愈趨緊張,而上周又發生830大搜捕,警方接連逮捕八位知名的運動領袖,包含三位立法會議員與一位區議員,看來北京與港府欲全面打壓抗爭運動,已愈趨明顯。

事實上,此事件參與人數如此之多,抗爭接力又無止盡,當知它絕非一時擦槍走火的偶發事件,也非僅是官民對於修改「逃犯條例」的法律見解不同所致。本質上,「反送中」抗爭事件是一場香港多數市民為捍衛自由價值、基本人權與生活方式的社會運動,也是對於北京當局施行「一國兩制」之承諾與決心的強烈質疑與反撲。

儘管《香港基本法》明文保證其現行資本主義制度(即「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但1989年天安門民運在解放軍血腥鎮壓下收場的畫面,卻始終縈繞在回歸後港人的腦海中,成為難以擺脫的夢魘與心理創傷。22年來,層出不窮的抗爭、示威、遊行、集會與激化的社運,早讓多數香港人不再相信「一國兩制」會帶來更美好的明天。過往香港的抗爭事件中,最能引發眾怒的率多圍繞在基本法保障的司法獨立、人身自由與政治權利等項目,這也是造成香港政治與社會不安的主因。

面對香港的亂局,習慣於威權統治的北京當局,或許可以不顧民意,依然採取「六四」模式,出動武警或解放軍來定紛止爭,但其後果卻不可不想。首先,中共的鎮壓行動將招致國際制裁,一如六四事件後的情形,對於中美貿易關係與談判更加不利。其次,強硬鎮壓的手段僅是治標而非治本,香港人民勢必失去對於北京的信心,外資可能撤出,市民抗爭轉為地下化,不只證明「一國兩制」徹底失敗,曾經繁榮安定的香港社會也將永無寧日。再者,中共採取強硬手段將如同贈送巨砲與快槍給小英總統,台灣與香港唇齒相依,唇亡齒寒的同理心,將大幅提高辣台妹抗中的正當性,小英的威力將如神助,勢必狂掃2020大選戰場,獲得壓倒性的勝利。最後,為了抵禦紅色浪潮的肆虐,台美之間更加緊密合作,雙方關係更為堅定鞏固,分屬自由民主與共產專制的兩岸則將持續對峙,而這一切或許是北京最不想見到的結局。

當然,如果北京當局採取讓步的策略,也會面臨來自內部的壓力,譬如軍方與黨內的鷹派對當權派的逼宮與反撲、港人民主訴求引發內地骨牌效應,以及台港疆藏脫中獨立勢力將形成挑戰北京的聯合陣線等。

面對兩難,中共掌權者仍應跳脫個人與黨派的利弊得失,而就內外在環境變化的新情勢,來做出明智的抉擇。對於示威群眾所提出的五大訴求,應以非零和博奕的觀點,有所取捨,而其中「雙普選」的訴求能否納入中共未來政治時程,或許可以成為檢驗「一國兩制」可行性的另一標準。總之,容忍的成本顯然遠小於壓制的成本,北京當局實應認真思考相忍為國的溫和作法,而應極力避免運用國家暴力介入此事。

(作者為佛光大學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