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時力崩解的小黨宿命

◎ 劉一德

時代力量因走小綠或自主路線矛盾,造成黨內危機,邁向崩解之路。但與其說是路線之爭,不如說是,在扶強凌弱的立委選制下,小黨的宿命。此由第七次修憲至今,台聯與親民黨的發展,不難理解。

二○○五年修憲,國民兩大黨聯手以「單一選區兩票制」扼殺了小黨生存空間。區域立委因各區只當選一人,造成藍綠對決,若大黨不禮讓,小黨毫無空間。但若大黨自己就有優秀人選,又何必禮讓。禮讓實則為大黨讓出自己贏不了的艱困選區,最後不論是否當選,因欠大黨人情,選擇叛離小黨者,族繁不及備載。

不分區立委的原意是讓各政黨推舉有專業能力,但地方選舉實力薄弱的專家進入國會,為民眾發聲,並保障多元民意。換言之,不分區應該讓小黨有較好的生存空間。但先設下五%門檻的計票方式,再依比例分配席位,等同小黨禮讓大黨。此一政黨席次不符得票比例的嚴重缺陷,導致國會與民意嚴重脫節,議事長期陷於對抗,代議失靈。

以第九屆立委選舉為例,民進黨獲得四十四%政黨票,分得不分區十八席(五十三%),國民黨獲得廿七%政黨票,分得十一席(三十二%),其他得票數未達五%的小黨,總得票數近兩百萬票,得票率達十六%,一席都沒有,明顯不符比例原則。民進黨在區域部分獲得四十五%選票,分得五十席(六十八%),親民黨獲得七%選票,卻一席都沒有,政黨席次不符得票比例之情況更加嚴重。

憲法規定的平等選舉,無分男女、宗教、種族、階級、黨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且票票等值。立委選制之平等原則,應在政黨層次為之,立委之全部席次應按政黨之得票比例分配,才能正確反映政黨的影響力,以兼顧民意多元性,強化政黨政治之運作。使小黨難以當選的立委選制,實不應置之不理。

台灣自許為亞洲民主典範,卻制定了一部「兩黨專制」的立委選制。在兩大黨三度輪替後,期望第三勢力打破藍綠惡鬥之民意沸騰,新成立的小黨躍躍欲試,但荒謬的立委選制如果不改,恐怕又是白忙一場,很快就泡沫化了。

(作者為台聯黨主席)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