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臺灣歌姬唱出 電視台不長進

■ 盧師亮

一九九五年五月八日,鄧麗君因氣喘病發猝逝泰國清邁,今年是她逝世十二週年,日本朝日電視台拍攝電視單元劇「臺灣歌姬鄧麗君」以資紀念,下個月將在日本及臺灣同時播映。該劇部分場景在臺灣拍攝,誠然為臺灣形象作了免費的正面國際形象宣傳,但不免令筆者感到五味雜陳。

如果說日本社會有「哈臺風」,鄧麗君無疑是這一風氣的開創者。鄧麗君生前演唱的歌曲,超越政治、種族的藩籬,不僅風靡共黨統治下的中國與全球華人文化圈,她主唱的日文歌曲更在日本廣受歡迎,創下第一位獲得日本「全日本有線放送大賞」與「日本有線放送大賞」三連霸佳績,這是日本本國歌手也難以望其項背的演唱事業巔峰。以日本通俗娛樂偏好「土產」的消費習性,想在日本歌壇佔有一席之地談何容易?遑論在日本流行歌壇年度大賞獲得三連霸?她逝世多年還能被日本的電視台當成劇作題材播出,足見生前受日本歌迷喜愛與懷念的程度,此現象恐怕不是曾為日本殖民地的臺灣所能解釋。

令筆者感到惋惜處在於,鄧麗君生於臺灣長於臺灣,她的歌唱演藝生涯,乃至於後來前往日本發展揚名立萬,都是以臺灣為起點,按理來說,臺灣的電視台最有資格製作這類電視劇集詮釋鄧麗君生平,但為何本地電視台們如此冷落?反而只知拾人牙慧,一味抄襲「阿信」、「白色巨塔」等日劇皮毛,卻讓日本人搶到頭香,把鄧麗君生平事蹟,如獲至寶改編成大眾文化創作輸出,大賺臺灣人的錢?

臺灣歌手事蹟竟然也要讓日本人來詮釋與發揚光大,這種不對等的臺日文化交流現象,會被曲解成臺灣在精神上依舊是日本殖民地,對落實臺灣主體意識與爭取自我詮釋權不免是種傷害,本地電視台經營者與官方文化政策主事者該加油了!

(作者為家庭主婦,退休教職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