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別用大船捕撈飛魚

■ 巴蘇亞.博伊哲努

最近幾年,東港漁船時常進入蘭嶼附近海域進行漁撈作業,尤其是在飛魚群隨著溫暖的黑潮向北游動,抵達蘭嶼的時候。這種捕撈活動看似平常,卻已經嚴重傷害蘭嶼島上尊重、依賴飛魚的雅美族人。

雅美族有一則傳說:很久以前,島上的人生了不知名的病,捕獲的飛魚似乎也不如以往那樣肥美;一位老人在夢中看到一隻稱為「黑色翅膀」的飛魚領袖向他說話:「因為你的族人沒有遵循過去約定的方式撈捕、處理、烹煮、分享飛魚,所以不僅你們生病了,連我們也都生病了。你們忘記了該遵守的規矩,所以我們都遭到懲罰。明天你跟族人到岸邊,我會教你們認識飛魚,也教你們學習該有的規矩。」天一亮,老人跟族人在海岸邊等候,「黑色翅膀」果真讓雅美族人重新學習飛魚的禁忌與文化。從那時候開始,每年從三月份開始到六月間,就是雅美族人的飛魚祭儀的時期,從招魚祭直到魚終食祭,族人必須遵守許多的儀式與禁忌。

雅美人用二十多片木板製作拼板舟,舟上沒有動力,完全要用人力划行,幾個家族的男性一起下海捕撈,上岸之後分配集體撈獲的飛魚。飛魚只在飛魚祭儀期間才能食用,儀式結束,就要將吃不完的魚乾拋棄海中;所以,捕撈飛魚只要足夠就好。雅美人為了保存飛魚,將魚串繩曬乾,所以飛魚祭期間,可以看到家家戶戶庭院中曬架上一條條閃亮金黃的飛魚,那是雅美族人豐收的時刻。

而今東港漁船用大噸位的船隻配上先進的撈捕技術與設備,一次航程就可以撈盡全島雅美族人一年的捕獲量。一方遵循的是傳承自祖先以及大自然啟示的經驗智慧所形成的規律,一方憑藉的是資本主義掠奪式或竭澤而漁的策略,這是恃強凌弱的不公平、不正義的生存競爭,難怪雅美族人要生氣。

飛魚在許多魚販眼中不是什麼高貴的魚類,但是在雅美族人文化中,卻是天神給予的最珍貴禮物。沒有了飛魚,沒有了飛魚文化,雅美族人未來會面對什麼樣處境,我們難以想像。這不是捕魚船的噸位應規定在多少噸數以下、也不是撈起來的飛魚有多少的問題,而是這樣的濫捕是不是超越了大自然的承受量?是不是會讓島上民族的文化遭到滅絕?是不是尊重其他族群已經綿延千百年的習俗?讓我們還蘭嶼島上雅美族人一份清靜吧!讓我們尊重雅美族人延續飛魚文化的卑微期望吧!世界上可以捕魚的海洋何其大,讓一點空間,讓雅美族人繼續維持著分別男人魚、女人魚、老人魚和孩子魚的分享習俗、讓雅美族小孩能繼續無需氧氣協助可以潛水三分鐘以上、讓海底的珊瑚礁健康成長、讓飛魚年年由南方洄游而來…。

(作者為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館長,漢名浦忠成)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