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醫護關懷的價值

■ 廖幼婕

日前管理大師波特來台以「創造高價值照護系統:對台灣的啟發」為主題進行演講,並對台灣門診醫師平均每三分鐘需看一位病患感到驚訝。

筆者認為「關懷」及「與病患和家屬良好的合作互動」是高品質照護的核心。醫護人員在養成教育過程當中被諄諄教誨必須為病人無悔付出關懷並做到視病猶親。然而在現在的健保給付制度之下,關懷所創造的價值,似乎未受到關注。

到底關懷能創造出什麼有形的價值呢?美國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護理教授Issel和Kahn,在一九九八年以經濟學的觀點來分析七個基本關懷行為所帶來的效益。全體醫護人員以七個關懷行為(溝通、尊重、知情同意、協助、安慰、同理、陪伴身邊)來照顧病人,結果大大提升了病患滿意度、改善病患生理功能、增進病患的自尊、提升病患及家屬自我照顧能力、並且降低醫療糾紛。再予以成本分析,估計以關懷的行為來照顧病人,雖說需增加時間及人力成本,但其高品質所帶來的成本效益是每照顧五千位病人就為醫療組織節省十八萬六千五百五十美元。

關懷是人性,更是醫護的核心價值,雖然不宜全然以金錢來估量,然而這個研究結果正可以將本來抽象的人性價值轉為具體的實證結果,建議醫療評鑑及健保給付制度能重視醫護人員對病患的關懷所創的病患結果及價值,並給予充足的醫護人力及時間去提供高價值的照護。

(作者為台大護理系博士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