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政論「現值·期望值·增值」

◎ 劉國棟

春節過後,台灣幾家電視台的政論節目,名嘴們針對2020總統大選所論述的焦點,不離五個關鍵詞:「你儂我儂」、「兩岸一家親」、「九二共識」、「台獨」、「中華民國/台灣」。

過多關鍵詞的論述,不但會讓大家頭昏腦脹,而且,名嘴自身也會陷於窘境,為了維護自己的理念和立場,往往不惜扭曲一些客觀事實與認知,讓自己硬拗的醜態呈現在全國觀眾面前。

說穿了,上述五個關鍵詞可簡化成「現值」(Present Value)與「期望值」(Expected Value)這兩個。「現值」就是「中華民國/台灣」,其它的「你儂我儂」、「兩岸一家親」、「九二共識」、「台獨」等都是「期望值」罷了。

「中華民國/台灣」是個尚未被國際社會所承認,也還沒被聯合國接納的「準國家」(Quasi-State或 de facto State),她具備了一個法理國家的所有要件。這個「現值」應是藍綠白都不否認的現狀,也就是2350萬台灣住民的共識。大家一直在共同等待的,乃是「期望值」將會是甚麼。

然而,「期望值」含有幾個不確定因素,不到最後的「變現」時刻,任誰也不可能預測「期望值」將會是甚麼。就像德國物理學家海森柏格(Werner Karl Heisenberg, 1901–76)所發表的「不確定原理」一樣,由於電子(台灣)具有「粒子與波」的雙重特性(獨立或統一),導致電子的位置與運動量無法同時精確地測定。「位置」(獨立)若確定,「運動量」的誤差就會加大(中國的反制);反之,如果「運動量」確定(中國武力犯台),電子的「位置」(統一或獨立)就會模糊不清。這個「不確定原理」也是自1947年蔣介石接管台灣以來,無論是誰當政,都無法也不敢預測「期望值」的原因。七十一年來,台灣一直都守著「現值」不放,不斷地在觀測「時間」與「能量」之間如何互動,等待最終「變現」時刻的到來。

如今,剛上任的高雄市長說:蔡英文政府既不愛「中華民國」又不敢宣佈「台獨」,到底要帶領2350萬台灣住民往哪裡去?言下之意,似乎有逼迫現任總統表態下決策的味道。事實上,如果韓市長回首過去七十一年來台灣的困頓政治史,那麼,他應該就知道,國民黨長期當政時,不也一樣不敢確定台灣的「位置」嗎?現在民進黨當政,儘管國會佔多數,也仍然不願遽下決策。為的是「運動量」不可測的緣故。固守「現值」才是最穩定的上策。

相信很多人已經厭倦了政論節目中名嘴們針對「期望值」的爭論。因為,無論他們多麼雄辯,也不可能預測「變現」(塵埃落定)的結果。我倒建議,政論節目應改弦更張,讓名嘴們不再爭論「不確定」的台灣命運,轉而去向台灣的全體住民傳達「確定」的事情。甚麼是「確定」的事情呢?那就是在「現值」之下邁向「增值」之道。

台灣有三個面向可以努力「增值」:人民素質的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增強;生活與工作環境的維護和改善。如果能朝向這三方面努力,台灣自然會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愛。

因此,電視台應該開始物色與通告學有專精的人士,來政論節目發表這三方面的見解,讓台灣全體住民重新正視並尊敬「名嘴」的價值。

(作者任職電子產業32年,派駐美歐拓展業務逾10年)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