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從固國小組到兄弟之邦

反統戰策略之一

◎ 黃天麟

四十年前,中國發表「告台灣同胞書」,當時國民黨主席蔣經國隨即成立「反統戰」組織「固國小組」,以「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做為「反統戰」的最高指導思想與原則。四十年後,元月二日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再度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力主「中國必須統一,而且必然統一」。對此蔡總統明白表示「三個堅定」,獲得全民之支持。

此次習近平「告台灣同胞書」之特點是,「習五條」外還拋出「探索兩制台灣方案」,將九二共識連結到「一國兩制」,願與台灣各界民主協商達成制度性安排。蔡總統的反應即是「絕不會接受一國兩制,這也是台灣共識」。

問題是:「一國兩制」是習近平的方案,但基於平等、和平、理性原則,我方除拒絕一國兩制之外,亦應相應提出我方的「台灣方案」以平衡雙方主張。如:為何中國必須統一?而且必然統一?為什麼不是如歐洲一樣,分裂是正常,統一是例外?為何必須是「一國兩制」,而不是如國協的「一國兩國」或「一國多國」?這些應該都可以在與各界民主協商中,平心靜氣詳加討論。

那麼「我方的台灣方案」該是什麼?日前對「兩岸長久和平方案」我方民間民調顯示,33.7%支持「歐盟模式」,其次為「大英國協模式」18.3%,歐盟模式也好,大英國協模式也好,都以「保持主權」為前提,兩者合計達52%,亦即堅持台灣主權是台灣共識。是以政府(或由民間先行試探)應在拒絕一國兩制的同時,基於台灣共識向北京表達「兄弟之邦」之構想。兄弟之邦兼具歐盟及大英國協兩種模式,而具中國文化特色的名詞(註:兄弟之邦,辜寬敏資政曾於2016年5月倡議過,非本文獨創)。

兄弟之邦不能與中國解讀的「台獨」畫上等號,因兄弟之邦並不否定共同的祖先,應是「兩岸一家親」的體現。兄弟之邦最大的阻礙在於北京根深蒂固的「統一」神話。事實是分裂的中國如春秋、戰國、三國時代都使中華文化無比燦爛,孔子、孔明、華佗都是分裂時代的偉大人物。統一的明朝、清朝才是中國衰壞的根本病灶。近二十多年中國經濟能突飛猛進,也就是有分裂的台灣給予技術、資本、市場的挹注,方能達成。顯然習近平的「中國必須統一,必然統一」基本上是主觀錯誤的認定,因為現在中國並沒有統一(註:依習近平之說詞),但中國卻因此才能迅速崛起。

是以,為中華民族(華族、漢族名稱不拘)的長久繁榮、幸福,趁此機會應該勇敢提出台灣的看法與主張。「兄弟之邦」是解決兩岸問題的一帖靈藥,也是所謂的「中華民族」和平繁榮的理想構圖。

(作者為前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現任國策顧問)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