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股正進入一個關鍵時機

經過七年漫長的時間,台股終於日前克服了美國網路泡沫及台灣積極開放所帶來的負面衝擊,於本月初站上八千點關卡,這是二○○○年八月以來的新高。根據證交所統計,同天台股上市公司總市值也創下歷史新高紀錄,達十九.八一兆元。

台股於二○○○年八月滑破八千點之後已整整盤整了六年八個月,期間有四次波段高峰,第一次產生於二○○二年的四月廿二日,達六四八四點,第二次高峰發生於二○○四年三月五日的七一三五點,第三次高峰是二○○六年五月九日的七四七六點,此次先在七九九九點折回,盤旋三個月後,終於攻克八千點關卡。每次波段高峰均高於前次高峰,底部亦逐步墊高,是以從長期的技術分析角度來看,應是否極泰來,台股將有一次令人刮目相看的良好機會,雖然昨日下滑了七十餘點,但也正是檢討過去策劃將來的一次關鍵時機。

造成台灣股市低檔盤旋長達六年八個月的主要因素是什麼?有人認為是美國為主的網路科技股之泡沫化及二○○一年九一一事件之影響。可是,平實而論,九一一事件之影響以心理居多,是短暫的,美國的網路泡沫亦自二○○二年下半年起即已反轉,但我國在期間所受之影響卻遠比其他亞洲國家為大,恢復的力道亦遠比其他亞洲國家為弱。以二○○四年為例,該年新加坡漲了廿一.六四%、南韓廿七.二五%、印尼卅三.八五%、菲律賓廿五.○六%,因日圓之過度升值而一向表現無力的日本也漲了十四.九八%,但台灣只漲了四.二三%。二○○五年情況亦不如股民及外資之預期,南韓漲了五十三%、日本四十二%,韓、星、港均紛紛擺脫了網路泡沫之陰霾,創下歷史新高之時,台灣只漲了六.六五%,表現仍不如亞洲其他國家。顯然我國股市之積弱除了網路泡沫之外,另有因素。不幸,對此藍、綠的看法截然不同,南轅北轍,藍營一直將矛頭指向綠營,認為是因為台灣對中國不夠開放,致未能充分利用中國崛起之機會。但數據所表示的卻完全相反,此一期間政府採取的是比一九九○年代更為開放的「積極開放」政策,對中國之投資亦遠比韓、菲、印等各國為多,甚至數倍於南韓(二.八倍)。最近泛藍轉而批評政府以意識形態治國,只知拚正名、制憲,耗損不少國家資源,經濟難以起色。但歷史經驗亦與他們之論點相反。二○○六年元旦總統文告要求行政單位對中國之投資作「積極」之管理,結果該年股市是近幾年表現最好之一年。最近正名、制憲之呼聲不斷,但股市動能仍然由衰轉穩,由穩轉強,日前終能回復八千點之關卡。顯然正名、制憲不但無損於經濟之運作,反而能激發國人對國家、社會及經濟之認同,起碼證明了泛藍之指控只是捕風捉影,是泛藍意識形態之產物。

是以,幾可斷言,對中國之過度投資、對中國廉價勞工之過度依賴、企業忽略了升級創新的努力,才是這七年股市失血不振的主因。亦即二○○一年政府順應泛藍之要求,在無有效管理機制下大幅鬆綁對中國之投資,是近幾年我國經濟及股市各問題之罪魁禍首,而二○○六年元旦文告之政策轉換才是本月指數能夠登上八千點的主要動力。

在此意義上,我們仍然難以認同去年年底開放八吋○.一八微米製程晶圓及封裝測試登陸的鬆綁政策。現在我們已看到此一政策的逆火效果,台灣的開放刺激了包括英特爾在內的各國晶圓業者,業者之間顯已出現競相搶進中國市場的雪崩現象,而正在互爭投資的規模與轉移的技術,往後彼長我消之趨勢將更明顯。不過,事尚未達到無可挽回的地步,面對中國之磁吸,只要我們不要再看報治國,堅持二○○六年元旦文告投資台灣優先之原則,以積極管理代替積極開放,建立有效留存台灣產業資金的防波堤,則國內投資必能回復,股市也會在一、二年之內看到萬點的行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