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曹長青專欄>別為政見劍拔弩張

由於目前民進黨正在進行總統候選人的黨內初選,所以我這次來到台灣後,和朋友們相聚,難免都是在談論這個初選和候選人。由於我在文章和電視節目中對候選人有明顯的傾向性,有朋友勸我不要那麼明確,因為「最後無論哪個候選人出線,你肯定都會支持,如果不是你現在挺的人勝出,到時豈不是自找尷尬?」

但我對這點卻沒有絲毫的心理包袱。當你超越個人利害,僅從理念原則思考問題(任何問題)的時候,就會非常輕鬆。新聞記者當然必須盡最大努力對每個候選人做客觀報導,但評論是主觀的,作為政治評論員,在這種時刻只有清晰才是對讀者和觀眾負責任。坦率地說,我覺得台灣受中國文化負面價值的影響太大,各種人際關係、利弊權衡等等,成為很大的心理負擔,所以在遇到重大問題需要選擇、需要表態的時候,不是清楚地站出來表達觀點的人太多,而是太少。各種觀點只有清晰地擺上桌面,民眾才有更大選擇的餘地。自己的觀點被事實證明錯了,並不可怕,事後能夠認識和反省錯誤,恰恰是促使人進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當然,觀點之爭導致反目成仇也是顧慮之一。一些朋友談起各自的支持者頗為激動,有的甚至大有勢不兩立的傾向,這實在大可不必。在美國,鄰居很可能是持不同政治觀點的人,這並不影響他們繼續做好鄰居、好朋友。在美國最典型的一個故事,莫過於民主黨柯林頓總統的競選顧問卡維爾(James Carville)與共和黨老布希總統競選顧問瑪塔琳(Mary Matalin ,後又做副總統錢尼的顧問),竟然在為各自的候選人助選期間相戀,並在柯林頓當選總統後結成夫妻。由於他們兩人的政治觀點近乎兩極,而且是各自陣營的大將,所以他們結婚時成為媒體新聞,也不被很多人看好。但十多年過去,他們的婚姻很穩定,養育了兩個孩子。他們倆還時常同時上政論節目對戰,相互在政治觀點上毫不妥協,但這一點並沒影響他們在談到家庭生活時,丈夫誇妻子,妻子讚丈夫。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或許可以得到一些借鑒。當你習慣西方民主國家君子之爭這個遊戲規則之後,就會認為目前這些不同和爭論是正常現象。在觀點之爭中,誰對誰錯不是關鍵,這裏最重要的是,把不同的多樣觀點擺上市場,讓民眾選擇。這是民主的最根本價值之一。無論是今天的台灣,還是明天的中國,要走民主之路,遲早要習慣傾聽不同的聲音,遲早要學會尊重別人的選擇。

有人擔心由於黨內競爭而產生分裂,事實上,公開競爭所產生的後遺症遠低於權謀政治的私下運作;而且民進黨要想成為一個真正健康的民主政黨,遲早得適應這種公開的競爭。(作者為中國旅美作家)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