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他們連一條魚也不放過—從台灣鮭魚正名 談媒體亂台

■ 郭金泉

去年五月呂副總統建議,將台灣特有種生物,櫻花鉤吻鮭的中文俗名更改為台灣鮭魚後,每當有人提出相同建議時,馬上就有媒體以聳動的標題、消遣的文詞(無聊、自己爽、勞民傷財、走不出台灣、去中國化…),並挾所謂「保育界人士」兼「學者」大肆抨擊、揶揄,抹煞一些兢兢業業從事學術研究學者的研究心得。在此特別提出反證,希望建立學術界最起碼的學術良知─求真的精神。

櫻花鉤吻鮭僅是眾多中文俗名的一種,以台灣鮭魚稱之亦可。

一般日本學者俗稱台灣鮭魚為次高鱒、台灣鱒、莎拉茂鱒。台灣鮭魚的科學學名是渡部正雄和林淵霖兩位研究者鑑於台灣鮭魚的原模標本(holotype)遺失或殘缺不全,地模標本(topotype)也保存不善,甚至有點畸形(現存於美國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編號SU 23095),方於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二十日再次採集樣本,將研究結果發表於日本生物地理學會會報,正式將台灣鮭之科學學名,定名為Oncorhynchus masou formosanus (Jordan et Oshima)。櫻花鉤吻鮭的中文俗名應是源自陳兼善所編的「台灣脊椎動物誌」。台灣鮭魚的科學學名自一九八五年以降一直沒變;只是俗名隨著更多更新科學證據的出現而演變。

台灣鮭魚成熟雄魚的吻部既非鉤吻,體表也沒櫻花色或圖樣。太平洋鮭屬(Oncorhynchus)又叫鉤吻鮭屬,乃源自此屬魚種的成熟雄魚都有勾鼻(hooked nose or snout or upper jaw)特徵。台灣鮭魚之雄魚僅少數有下顎伸長的現象,更罕見上顎前端下彎成鉤狀的個體。

櫻鮭生活史有降海及殘留二型,雄魚多殘留不降河下海,有早熟、幼型成熟(neoteny)和成熟種魚的外部型態及幼魚(juvenile)相似現象(paedomorphosis),因此台灣鮭魚成熟,雄成魚仍保留條紋幼魚(parr)之外部體型形質,有黑色橢圓雲斑條紋、體色不銀化,成熟時無明顯二次性徵(勾鼻、鉤吻及粉紅婚姻色)。

台灣鮭魚為台灣特有種,以台灣稱之名正言順。日本學者認為,台灣鮭魚是源自日本櫻鮭的陸封型,但台灣鮭魚是否為櫻鮭家族的一個亞種,或是地理隔絕後形成的兩個族群(山女魚的地方型),調查比較數種太平洋鮭屬物種的內外部形質都無定論。周以正等(二○○六)比較分析四種日本櫻鮭的粒線體全基因組(共有一六六五二個核 酸),首度以分子生物確認台灣鮭魚是台灣特有種。

這年頭以「台灣」命名,都會遭有意識形態媒體的敵視,甚至刻意造謠放話,羅織一些缺乏常識的指控。惹得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林處長針對聯合晚報三月二十一日的報導提出澄清,並對其不實報導部分保留法律追訴權。

台灣鮭魚正名,有學術地位和研究上的重要性,並還原台灣的特有物種身分。請這些媒體不要再意識形態作祟,還學術領域一個求真的空間。

(作者為台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