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別把「政治潔癖」標準套在促轉會

◎ 蔡正皓

這幾天張天欽打侯事件佔據新聞版面,促轉會淪為「東廠」而試圖操縱選舉的質疑聲四起。然而,姑且不論關於「打侯以操控選舉」的爆料內容,是否有被斷章取義的問題。在我看來,本次事件和後續效應,正彰顯了台灣社會對促轉會和轉型正義的錯誤期待,而這個期待,正足以使得轉型正義整個失能。

簡單講,台灣的轉型正義風氣尚未成熟,稍有不慎,就會被扣上「清算政敵」、「政爭打手」之類的帽子。

目前的新聞處理,整個趨勢好像是轉型正義只要調查任何檯面上參選人的過往作為,就是影響選舉、泛政治化。政治人物不說,新聞界、政論人士的這個前提,其實是很有問題的,還需要充分辯證。

在選舉等政治角力過程中,候選人過去的行為正是檢視他的重要標準之一。所以諸如候選人過去涉及挪用公款等醜聞時,往往會激起社會熱烈關注,並且期待候選人出面解釋。但如果今天討論的行為,是候選人在白色恐怖期間的惡行和暴政,明明此等行為對台灣人民與土地的戕害更為深遠,輿論卻反而噤聲,使得焦點被移轉到促轉會和轉型正義「淪為選舉工具」上。

然而,把這種「政治潔癖」標準套在促轉會身上,本身就是精神錯亂。促轉會的宗旨是還原從二二八到白色恐怖期間的真相,而那一連串暴行的始作俑者,很多正是現在台灣選舉的博弈者。要求促轉會不要影響選舉,就跟要求真相調查委員會不要泛政治化一樣荒謬。我反倒覺得,如果促轉會的工作成果沒辦法動搖台灣選舉版圖,那他們根本就只是行政院轄下的「蚊子館」。

當然,並不是說台灣的轉型正義工作,非現在檯面上的促轉會不能行。然而,如果我們仍然對轉型正義抱著不要影響選舉、不要泛政治化的期待,那就與轉型正義的本質相悖,只會徹底掏空台灣的轉型正義工程。

(作者為律師,台中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