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從國防預算看國軍的「實戰化」

◎ 呂禮詩

日前國防部長主持國防大學深造教育畢業典禮時表示,國軍一切戰訓整備都要聚焦「實戰化」,「仗在哪裡打,部隊就在哪裡訓」、「仗怎麼打,部隊就怎麼練」;然立法院開議在即,送交立法院審議的國防預算是否與「實戰化」的意旨相符,自然將成為檢驗的標準。

採購軍備的軍事投資項目,終於擺脫連三年下修的陰霾,增加139億、增幅達17.2%;陸軍最吸睛的項目是對美採購M1A2戰車,海軍則是「微型飛彈突擊艇」,空軍為F-16戰機性能提升及新式高級教練機等跨年度軍事採購。

美國國防部今年向國會提交之《2018年中國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8)與國防部隨預算案送抵立法院的107年《中共軍力報告書》,其中不約而同的提及內容大同小異的解放軍犯台方式,無論是軍事威懾、封鎖作戰、火力打擊、登島行動等,都是以「火箭軍」的各型飛彈進行「第一擊」。

對台造成威脅的解放軍陸基巡弋飛彈(Ground-launched cruise missile, GLCM)、轟六轟炸機掛載之空射巡弋飛彈(air-launched cruise missile, ALCM)及短程彈道飛彈(short-range ballistic missile, SRBM),數量遠超過國軍具有攔截巡弋及彈飛彈之天弓三型與愛國者二/三型防空飛彈,卻不見有效反制的投資建案。

海軍為延伸防衛縱深、落實重層嚇阻所籌建的「微型飛彈突擊艇」,無視於外界從反匿蹤偵蒐、指管距離限制及人力後勤成本的質疑,與機動發射車替代的建議,一意孤行。唯此噸位及艦載飛彈數量遠遜於光六飛彈快艇的建案,卻不若光六飛彈快艇從開工建造到成軍服役僅需4年,而以10年履行;屆時此一原為戰力轉型期間的過渡構想,是否仍然符合作戰需求與戰術思維,也不無疑問。

國軍的「實戰化」,最早見於國防部四月例行記者會說明「漢光34號演習」規劃,聯合作戰處長對於演習「仿真」、「實彈」、「實戰」模式的說明。「仿真」一詞,源自於英文simulation,台灣譯為「模擬」,此一語彙早已收錄於行政院陸委會所編印之《大陸用語檢索手冊》中。「實戰化」首見於解放軍在2014年3月印發《關於提高軍事訓練實戰化水平的意見》,去年中共十九大會議期間,解放軍代表記者會中,曾駕駛轟六轟炸機繞台巡航的上校團長亦稱解放軍遠海遠洋訓練實現「常態化、體系化、實戰化」。

審視明年的國防預算,雖然比起今年增加了183億、提升了5.6%,但建案的內容,與美國《中國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或國防部《中共軍力報告書》對於敵情的分析,有所落差;唯一降低的人員維持費,突顯了年底義務役士兵退伍後,全募兵制部隊員額的不足。另長官訓示及國軍用語中,甚至夾雜著中國中央軍委主席的訓示與解放軍的用語,顯見國軍在最基本的「心防」都出現罅隙,這怎麼能讓國人安心呢?

(作者為海軍官校軍事學科部前教官、新江軍艦前艦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