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草莓族的生活倫理

■侯順耀

筆者夫婦前些日子出車禍,在醫院手術完成與靜養後,便返家進行後續診治與復健。有一晚,筆者夫婦在醫院做完復健後,搭乘公車返回住處,恰巧碰到高中學生補習下課的時間,整輛公車上幾乎都是學生,筆者夫婦比較幸運有座位可坐,其餘的座位除了零星的民眾之外,幾乎都是學生,全部坐滿。

路經中途,上來了一位年輕孕婦,原本以為這些高中生應該會禮讓座位,但結果卻讓我失望:看書的看書、睡覺的睡覺、聊天的聊天,視若無睹。筆著夫婦因為也是為人父母,知道孕婦的辛苦,心想這樣實在危險,便由筆者起身讓位,可是由於筆者也是傷患,而且當時右手還上著石膏,僅靠左手拉著公車吊環支撐重量,說起來也是險象環生,比起這位孕婦好不了多少。心想我這樣的傷患都起身讓位了,你們這群學生也應該識識大體吧?但結果還是讓我失望,我就這樣一路站到下車。在公車上的時候,我看著這群高中生,看著他們為了學業、為了未來的前途犧牲休息時間而去補習,只為了以後能夠出人頭地,十分辛苦。這些未來國家棟樑,還是明星學校的學生,他們的智育與學業成績可能十分優秀與傑出,但是有關於生活倫理的這部分,尤其是做為最最單純的學生來說,我看到黯淡的未來。

舉這樣的個人經歷,是想表達我對於目前國家針對教育這一主題事業所著力與所經營的方向不解與憂心。政府花了很多的時間要學生認識歷史、認識本土文化,或是在文言文與白話文之間進行論戰,這一部分的努力令人欽佩,我們做為家長也會全力支持;但,更令我們關心的是,我們的孩子對於品德、操守與個人道德良知的教育部分,是不是更能受到教育部的注意,而把它當做更為要緊的事務呢?社會上有愈來愈多的「草莓族」,年紀輕輕受不了壓力便尋求自殺途徑解決問題;還有飆車族與中輟生的問題。這些問題,雖然家長與社會有責任,而學校與教育單位就不應該更加關心與投入輔導嗎?這些問題,也或許會比高中教材中文言文的比例多寡來得重要吧?

(作者侯順耀╱建築師事務所主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