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罷工若成提款機,誰還要認真工作?

◎ 黃主恩

二○一六年六月,桃園空服員職業工會掀起華航罷工,國內外航線大亂,上萬旅客受影響,華航董事長何煖軒當天斷然止血終止罷工,但空服員姍姍來遲三天才復工,更不要說最後收尾的竟然是含淚鞠躬道歉的地勤人員,這起罷工已經開啟同一公司不同職務別組成的職工會,利用職業的不可取代性謀取專屬福利的先河,政府卻渾然不覺。

機師職業工會其實早在二○一五年就掀起罷工投票,並在當年獲得極優渥的談判條件,接下來每一年都提出重大調解事項,接著就以華航不願答應所有項目中止談判掀起罷工投票

先不論罷工訴求誰是誰非,罷工原本就是勞動者享有的基本權利,訴求罷工作為爭議權目的在於向雇主施壓,以確保協商地位的對等,以及勞動權益不受侵犯,在法律的大框架下,訴求爭議權可以保障受雇主惡性關廠、大量裁員的受害勞工,只要經過一半勞工投票認可,就可以訴求罷工為爭議行為作為一種「抵抗權」。

但把這個假設放到機師罷工,完全就不是這麼回事,論待遇,機師不是不足而是要得「更多」,這或許是機師工會對外改稱訴求「飛安」、「過勞」的原因。受雇者爭取權益天經地義,機師有自身的社經地位與社會期待,外界觀感如何終須自己承擔,但問題就在職業工會介入「不可取代性」業種後所引發的「不對稱戰爭」

職業工會在國外屢遭非議,陸續為先進國家否定,在台灣卻如雨後春筍般成立,同一行業別中可再細分職種成立職業工會,航空業就有空服員職業工會、機師職業工會、航太產業職業工會, 以華航員工一萬兩千多人,企業工會若要罷工,至少要六千人同意,但職業工會只要會員一半就可以罷工,華航機師一千三百多人,機師工會會員號稱八百多,只要四百多人同意罷工,就讓華航停擺,上萬乘客受阻。

以華航為例,企業工會與職工會已經連成一氣,機師仍偏愛職工會提罷工,就是一種取巧與權謀,若不修法解決職工會引起的不符比例抗爭,未來若允許正機師也組職業工會,華航只要一百五十人罷工,就可造成產業停擺。罷工門檻超低,將讓企業變成特定工會的提款機,而且一年可以由不同職工會輪流提款,若同業循此途徑打擊對手,或有政治勢力或黑手介入,就是航太產業的木馬屠城計。

(作者為上班族,台北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