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黑潮 為台灣發光

◎ 李道勇

六月八日是世界海洋日廿六週年,也是台灣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成立廿週年,他們在日前啟動「黑潮島航計畫」,十四天航程將進行「遶島行動」,盼能建立台灣「藍色國土」初探紀錄。

其實,十五年前,他們就曾以追尋台灣海洋文化的歷史與現況為目標,進行一個月的「福爾摩沙巡禮」,走訪卅座港口,留下大量文字及影像紀錄。

此次「黑潮島航計畫」將以「鯨豚」為體檢內容,設定海洋廢棄物及塑膠微粒、水下聲音及噪音、海水溶氧量等檢測指標,將在四十七處放置觀測儀器蒐錄數據,體檢長期被忽略的台灣藍色國土,並提供海洋污染研究、保育及教育工作參考。

台灣四面環海,漢民族以及達悟、阿美、撒奇萊雅及排灣族都有大量人口仰賴海洋維生。但因長期的戒嚴,政府對海洋採取管制性做法,以及人口多集中在西部,使得我們對海洋的關注大都在西部(何況從西邊來的國防威脅更是不容小覷)。後來人們終於注意到,穿過台灣東部海域,沿著日本往東北向流的黑潮(Kuroshio Current),是全球第二大洋流。黑潮不但為我們帶來飛魚、旗魚、鬼頭刀,而且還在每秒一.二七公尺至○.四五公尺的黑潮流速下,成功啟動渦輪機,其平均發電功率為廿六.三一千瓦,連續運轉達六十小時,此成果不僅為台灣第一,也是世界第一次,完成洋流能單元機組之發電測試。

但願台灣相關研究團隊,早日使黑潮開發發光。

(作者為城南文史工作室負責人,台北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