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縣長怎樣拿第一?

◎ 張勳慶

遠見雜誌每年度都發布的縣市長滿意度調查,在日前公布,其中花蓮縣長傅崐萁上榜連霸,這在年底即將選舉到來之際,立即招來民進黨籍縣長參選人批評,因為根據資料在傅崐萁這一任期中,由遠見標得花蓮縣府標案總金額一一四三萬元,比上一任七七七萬元相比,成長率可稱大躍進。

這種因縣市長滿意度大調查而引發的政媒爭議,其實在早先苗栗縣便發生,甚至閱聽人只要調閱媒體報導,一篇整版有關公共圖書館與閱讀間的專欄,其照片不是記者去實地拍攝,而是由某直轄市公共圖書館提供,而內容又全都以這間圖書館為主,這算不算是某種置入便是很大政媒間的爭論點。此外為了自力營生,許多媒體或旗下的事業,都會在政府宣傳品代編,官方出版品出版,又或者文學獎項選拔上,成了真正但隱身在幕後的主辦人。這點從政府標案公開上去看,就不能苛責媒體會因此混淆與政府間的監督者和被監督者關係,但真正值得觀察處,是當政府成了媒體的生存奶嘴,在新聞報導和評論上,媒體內部真的沒有心理與業務上的考量和壓力嗎?這時候新聞專業還在嗎?還能稱亞洲新聞最自由國家嗎?

回到縣市長滿意度調查,這些媒體在受到外界質疑下,會搬出整個流程並稱有請專家學者參與,以及到地方上採訪、澄清和說明。但這些有考量到民眾是很容易受到,美其名為福利的利誘政策而出現偏差看法。還有整體財政收支與公庫的穩健安全,以及地方首長的清廉,還有在人事上是否大公無私,有無運用個人影響力,去進行有如古代的萬世一系的家族壟斷,都是在縣市長滿意度調查上的缺失和引發外界批判之處。

特別是民意滿意度這個題目,很容易便和首長能力和支持率畫上等號。但試問深入去觀察台灣民主化之後,台灣選民難道沒有淺碟的民主素養和現實利益交換心態,在此種肉桶分肥和交相賊下,民意滿意度調查能客觀嚴謹和用中立去分析調查的虛虛實實面向嗎?當然話說回來,在多年由媒體去辦理的民意滿意度調查,是否從為民監督考量,變成了地方首長的國王新衣,甚至進一步又扭曲了台灣地方自治為民主基石的安定力量,可能才是關心台灣發展者當留心地方。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